远去的野炊
前两天有个朋友在谈起孩子的时候,突然问我:你们组织学生野炊吗?几乎让我一愣而无可回神。心里,倒是想起了张晓风《春之怀古》中的那句话:“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是啊,野炊,带领学生野炊,在我,早已经远去了,早已经付之于“湮远年代”之中了。不敢那么文雅的说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野炊。不过,想想,自己读中小学那时候,每个春天来临,总是就多了一份期待,而老师,大多总可以满足了这份期待,也真算一场美丽的物事。
至今还记得初中时候的一次野炊中,几个老师喝了一点小酒。酒后,他们老少男女七八人说爬山比赛。有人还在争论怎么比,有人早已拔腿向山而去,剩下的几个一看,呼着叫着也撒腿奔去,我们也一下子胆大起来,疯狂再跟去。顿时,吵声,嚷声,喊声,啸声炸开了一个春天。我们狂喜着奔跑在老师们后面,看到老师们前面的故意挡着后面人的去路,后面人故意要拉拽前面人下来,口里还不停骂着、笑着。后来的很长时间中,回味这个场景,总觉得是最惬意的野餐。
野炊,可能就是这样让人惬意的。于是,才会有“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才会有“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太守醉也”,才会有游人“从太守游而乐”。带领着学生的老师,就是那“太守”,学生,就是那“游人”。
当然,最早带学生出游的,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教师孔子、曾皙他们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那时的童子,多么美妙。
我其实也带学生春游、秋游过的,也带学生野炊过的。在野外的风中,在田园间,在草滩上,在山水相傍处,在最真实最朴树的自然怀抱里,师生都会不经意的融化掉了那份表面的矜持。教师正己而正人,学生得人而得教。也许,这是最美的教育。
可是,我已经有十年多没有带学生外出过了吧。十年本不应该说“湮远”,只是,在现在这个只能够守在家里,只能够坐在教室里,只能够“安全第一”却免不了要喝毒奶服皮鞋吃肉精的时代,我想,安全责任书还会由政府责令签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还会责令签到学校,学校还会责令签到每一个教师。那么,会“湮远”的吧。
那么,孩子们的野炊,会渐行渐远的吧。
那么,“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再见,我的野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