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读书琐记
导读温柔可亲,体贴入微,浑然天成,而异于寻常女子之俗态。多情的男子,你是否钦羡不已?感谢作者赐稿,期待你更多来稿!
夏夜暑热难耐,屋外知了,室内空调,吱吱嗡嗡,彼此唱和。空气里弥漫着烦闷和焦躁,我颇感无奈,心情亦很不好。
备课是不能再继续了。于是,我从书架上取下沈三白的《浮生六记》随手翻了几页。妻替我泡了一杯酽酽的雨花茶,放在我的手边。在我感动于前人一段恩爱悲欢的同时,也品味着妻的浓情蜜意。
这是一本装帧精美的小书,有林语堂先生的序。这序的第一句就是:“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子。”林语堂很有真知灼见,因为他的想法代表了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共同想法,更是所有中国男人的共同想法:有妻如芸,此生何求?
当你轻轻翻开《闺房记乐》,你会认识这样一位女子: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困倦之意也消。这就是芸,一位让十三岁的沈三白要求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的陈芸。
比沈三白略长三月的陈芸对这位未来的夫君也是春心暗许,书中这样描写: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
温柔可亲,体贴入微,浑然天成,而异于寻常女子之俗态。多情的男子,你是否钦羡不已?
陈芸始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
这“事上以敬,处下以和”,“恐堂上道新娘懒惰”也是陈芸的可敬可爱之处,可见陈芸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纯洁品质、端庄贤淑等美好德行的女子。
婚后两人志趣投合、互相尊重体贴,伉俪情深,甘愿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自得其乐的生活。卜居苏州的沧浪亭与肖爽楼时,视为“不啻烟火神仙”“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芸以“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为理想境地。沈三白视之为知己,也让我们见到了芸那颗玲珑剔透的心。
陈芸并没有沉鱼落雁之貌,但是,在陈芸的身上浓缩了东方女性的许多美德,喜爱芸,实际上就是喜爱这样的品德和气质;同时,在芸的身上又负载了许许多多男子的期许和钦羡,喜爱芸这样的女子,岂不是向往着生死不渝的爱情,和谐恬美的生活?
我轻轻合上这本精美的小书,才发现妻已经为我续上了新茶,又摆上了一碟我最喜欢的葵瓜子。品着新茶,磕着瓜子,我知道大多数男子的身边都有一个芸,只是你不一定自觉罢了。
20090910五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