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摆渡自己

摆渡自己

2013-10-24 18:29 作者:老道 阅读量: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韩非子在《观行》中这样写到“古之人目短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我们很难清晰地看见自见思想的睫毛。所以需要慧眼。慧眼在哪里呢?用镜子正衣冠,以人树自身。问好作者。

怀着欣赏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处处展示着无尽的生机。一旦对生活怀有挑剔的目光,就会如背针芒。

欣赏与挑剔,在人的脑海中,处于跷跷板的两端。它们永远上演着一比高低的拉锯战。自然,欣赏的成分多一点,愉悦的心情就强些,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激情些;反之,挑剔的心理占据上风,思想里的孤傲和清高就会透露出冰冷的寒气,身心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裹着一层冬衣。挑剔若始终像蛇芯子似的雄踞与脑海中,心灵就像在煎锅上。迟早一天,就会心力憔悴衰竭而亡。

我们需要给我们指点迷津的人。指点迷津的人佛教中好像称为:渡者。但是,“渡者”往往是高僧。一个“高”字,把凡常如我之辈高高拒之门外。生活中谁又是“渡者”呢?毕竟,“佛”高高在上。其实,只有自己里自身最近。可是,我们往往很难人情自己,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样,我们又离自身最远。《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讲:离朱的视力好,可以看到百步之外的针尖,却不能看到深渊中的鱼;师旷的听力好,可以分辨八种风的节奏音调,却不能听到十里之外的声音。渡己的过程,比十月怀胎分娩的时候更受煎熬。生命撕裂般呼喊的瞬间,似乎是我们顿悟人生的时刻。于是乎,我们往往叹息:人生只不过如此。此时,道家的思想暂时占据了上风。“清静无为吧”自己劝自己。“这个世界这个人生并不以你为主导”,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呀!可是,大丈夫来世一遭,总得有些作为吧?入世的思想在抵抗着清静无为的念头。于是我们看到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在两种思想的碰撞中徘徊,却在文学史上留下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么,我们思想的跷跷板上,又会有些什么呢?我们往往是“当局者迷”。

韩非子在《观行》中这样写到“古之人目短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我们很难清晰地看见自见思想的睫毛。所以需要慧眼。慧眼在哪里呢?用镜子正衣冠,以人树自身。佛在参禅中醒悟,人在摸爬滚打中摆渡自我。我们都会经历池莉在《人生三境界》中所说的那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境界。当然,三种境界的具体感受肯定会因人而异,宛如不同的人会把同一道菜料理出不不同的口感。我们摆渡自己也非千篇一律的。观音有千手千目,我们还有万种心思呢!个中火候,只有你自己把握,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摆渡自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