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爱恨录第二章:王志与鲁豫主持风格的差异及其启示

爱恨录第二章:王志与鲁豫主持风格的差异及其启示

2013-10-23 01:58 作者:庐陵笑笑生 阅读量:36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先说这个王志同志。采访起来就像是一个判官似的。表情冷峻,那挂在脸上的勉强的微笑也让人见之仍觉几分鬼气,森森然如欲搏人。

我想接受他采访的人都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他基本上不赞扬别人。真是如作家惜墨如金,他极吝啬他的赞美。以至被他采访的人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欣赏人。

所谓君子能好人能恶人,这个人也基本上没什么情绪上的激动,比如听了什么悲惨的经历,他脸上依然是那副勉强的微笑,但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的表情可谓是麻木啊。

我观赏过他采访北京法制记者徐涛的节目,对他那所谓“喜怒不形于色”的“伪诸葛”的主持形象,一见而难忘。我感觉这个人,在情感上太木勒了。

徐涛同志的口才极好,她言语所流露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敬业精神让我们这些小生观了之后心潮砰动心敬服之。例如当他问起徐涛为什么还单身时,徐涛讲了个故事,表明自己一定会找到所爱。徐涛同志讲的故事很感人,可是王志闻之淡然。没一点与采访对象共鸣的意思。我想当时徐涛多少有几分兴味索然,她讲得口干舌燥,还道了这般温情的故事,但王志竟如木偶般没啥反应。换作是鲁豫,必定少不了,张嘴较好拍手逢迎了。

想这等没有赞美的采访基本上是令人扫兴的。据心理学规律,人都有一种表现欲和被欣赏的意识或者潜意识。人被要去做节目被采访,不管被采访者有无骄矜之色的流露,他心里多多少少在涌着几分自豪。

能被采访自然是一件光荣的事。当然那采访负面形象的节目是另当别论的。那么他坐在节目室里,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适当地给些恭维,自然地给些夸奖,这能让被采访者的光荣感和被欣赏感得到巩固。

但是王志同志却是那样毫无表示,冷冰冰的,令被采访者和观众都纳罕。

再道王志同志的提问方式。

他很喜欢用质疑和反问的方式,又时把人质问得满身毫毛直竖。

他的这种采访方式令人以为他格外强势和要操纵被采访者。他几乎要诱导被采访者。

例如他很喜欢用“是吗?”“然后呢?”“为什么?”“你要给我个理由”,他的发问方式让人觉得他很冷酷甚至有点霸道。

其实一种主持,你邀请人过来采访便是一种互相尊重的事情。你得注意给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即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想法,你也不宜用那些怀疑的语气。因为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平台而不是指点江山的“杂文”,你最好保持一种中立的语气,好坏有观众自己评述,你主持人只是扮演一个中介的角色,不应该在那里对被采访者的言论指手划脚。否者就是在滥用媒体话语权。这在当今滥用媒体话语权的事还是有的。个人的思想得不到尊重,而是被传媒人添油加醋地曲解,这是很不好的。如果很喜欢加有个人的主观评价最好不要去当记者和主持人,他们总是要保持中立客观的采访方式。他们不是作家,他们的言语方式与作家有截然差异的。作家可以有很强的主观批判。而主持人则不然,否则你的采访你的主持就会给被采访者以不安全感,他觉得你总是在找人家的岔子和拆人家的台。

王志同志也曾坦言自己的言语方式有些苛刻,但他以为他要代表被采访者的对立面来提问,这样对于未被采访的他的对立面才公平。我觉得这种采访观念是错误的。采访是作为被采访者展现的平台,为什么是作为挑起对立的战场呢?所以主持人的心态应该是“平等,倾听”。

所以你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尽是一个关公脸,不要喜怒不形于色,要给人赞美时赞美,与人同情时则同情。提问方式要委婉。即便你觉得某一个事实于整个采访很重要,你也要迂回曲折地问,而不是硬邦邦地。

你打个比方崔永元同志有一次采访时,因为与被采访者感情上的共鸣,与之同悲戚,就让人觉得这个主持人很善良,颇有人文关怀,而非王志那样一个木头一般。让人参与他的采访没有啥温情,没啥鼓励,反倒被他盘根究底,质检人员检察似的,搞出一身虚汗。

王志同志基本上不适合当主持人,他应该当调查事实的跑现场的记者。

当然王志同志的主持风格有人不悦的同时还是颇有追随者的。他们以为他的少笑少赞美是种冷静,善追问是种睿智。

不过我总体上以为他不是做焦点访谈,他做的是人物访谈的节目,还是以随和温情的方式更好些。比如朱军同志的主持风格。

不过王志据说去了焦点访谈节目,这个节目或许是和他本人风格的发挥吧。媒体老板选主持人还是要根据自己节目类型来选择不同形象气质的而主持人的。

王志走后,这个《面对面》就多些温情了和活泼了。

再说陈鲁豫的主持风格吧。

我以多多赞扬不温不火放声大笑来概括之的。

有人对她的赞扬和放声大笑持讽刺态度,说她不懂主持,应该回炉充充电。

我想想这类人物访谈节目,鲁豫的主持风格是最好不过的了,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她对人物的赞美,表现得很真诚和自然,常说“你真……”。还注意附和被访者,常说“我也是”。

鲁豫常常还善于用经常问的问题去调节气氛,比如她老喜欢问人家上学时候的数学成绩,然后又说自己的数学不行,高考考了110,对此早已有观众反感,说她不会提问。我以为这可以成为她本人的招牌问题啊,如同刘谦的招牌语言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她常持一种欣赏的姿态来采访人物,即便有时她被被采访者“自以为是”弄得受委屈,她仍然保持从容的心态,稳住欣赏的表情。

比如她有一期采访唐骏时,她问你有什么让员工的事,唐说“我经常吃盒饭啊”,鲁豫也说“我也会吃盒饭啊”,唐便说“你跟我不一样”,还有唐老说“人跟人是有差别的”,我想鲁豫心里一定不爽,但她仍保持一种欣赏和接纳的姿态。

鲁豫采访了很多有名的人,他们那些人有时难免得意忘形,但是鲁豫不是和他们针锋相对,而是力求把他们的闪光点展示给观众。

当然鲁豫有时也会用疑问句,例如“真得假的”,但是她不是质疑,而是一种惊叹,她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是被访者更感觉到一种尊重。

鲁豫的主持让被访者都很有成就感,鲁豫善于欣赏,同时又很随和爽朗,不板着脸孔,没有正襟危坐,纯粹是一种拉家常的味道,使人如坐春风。

她与王志审判式的主持风格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非常欣赏鲁豫的主持特色。

人物访谈的节目嘛,活泼一点,生动一点,更好,没必要想焦点访谈新闻联播。

2010年2月22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爱恨录第二章:王志与鲁豫主持风格的差异及其启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