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佐与爱莎》的叙事魅力
彝族支系阿哲人的创世史诗《爱佐与爱莎》,将万物生长和彝族阿哲人的文化发展以画卷式的描述呈现在世人面前,内容篇幅宏大、丰富,反映出阿哲人对人类起源、图腾崇拜等认识的变化过程,尽管没有复杂的行为和心理描述,但通过特有的语言和吟唱风韵,令人感到整部史诗的自然、淳朴、清新和真挚,整个叙事过程散发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而在彝族民间,文化的体现更直接地使用了诗歌加以传诵。《爱佐与爱莎》以磅礴的气势,生动的形象,朴素的语言,用口头诗歌式的语言叙述彝族阿哲先民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俗恋爱的对歌形式。史诗把人类发展过程划分为竖眼人、直眼人、横眼人和现代人四阶段。不同阶段的叙述呈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各自异彩纷呈。
从序歌----神秘阿央伯中:
故事古歌几千坳,
郎吆马帮驮不完,
七仙下凡数也难。
阳雀飞过高山梁,
拖开迷雾把古讲,
云雀展翅入云端,
天地起源歌要唱,
万物来源根要谈。
阿哲古歌故事详,
爱佐爱莎情明朗。
摘片相思树叶递情郎,
相爱情郎古歌唱。
……
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雨果说:“艺术中的真实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绝对的真实。艺术不能提供原物。”所以,要表现基于原型又脱离了原型的艺术形象,重在想象。在远古的日子里,阿哲人就已经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无拘无束地歌唱自己的对世界的认知观念和生存状态及婚恋,这些来自生活的夸张口语形式,“真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紧紧地把握了叙事主动权,非常自然将事件引向叙事的纵深,诗歌的语言意境因之而深邃,体现出阿哲人丰富多彩的想象和广阔深幽的境界,从而使诗歌增加了诗意。诗歌编织出幻境中的故事,使之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悠远的叙述体现着阿哲人的情感,散发着民众的声音。
在吟唱过程中,诗歌以大量生动、朗朗上口的重叠词,把故事缓缓道来,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无不生动传神,动人心扉,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让人不忍释卷。如:
春来日暖暖,
山头树青青,
山腰草艳艳,
山脚藤鲜鲜。
夏时日炎炎,
山头叶碧碧,
山腰绿茵茵,
山脚藤旺旺。
秋日阴凉凉,
山头叶黄黄,
山腰灰白白,
山脚灰幽幽。
冬日风飕飕,
山头白皑皑,
山腰银闪闪,
山脚雾蒙蒙
……
这些日常语言经过阿哲人世代细腻的口口相传,非常自然、生动,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意写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体现民族的创造是为了记忆和描述历史并在记忆和描述中添加想象。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叙述方式也是民间构建和传承叙事作品的技巧,通过简约的固定格式,保存量大的内容,便于记忆,使诗句循环往复、衔接流畅,这在民间叙事诗中似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佐与爱莎》在总体叙事中还突出着一个特点,即:见什么唱什么,见物生歌,见景生词,脱口而出,非常纯粹地反映了本民族的豪爽性,心里有事就唱出来,开口说话就是歌。把朴素、自然、记录、崇真变成了具体化的操作。
这位美少女,
双眼如弯月,
亭亭又玉立。
她和波陆诺,
住在崖洞中,
共同来放羊。
秋天过了冬风寒,
冬雪皑皑罩山梁。
东风吹起残叶响,
山头白雪开始化。
春来天气暖,
虫蚁出洞忙。
……
因为诗词来自民间,所以语言简练、质朴,通俗直白,意境唯美、缠绵,让人可以轻轻闭上眼睛,展开无限遐想……
民间诗歌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温暖,真可谓脚下有多少泥土,诗里就有多少真诚。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又一特色,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不作任何修饰,平淡、本色,但绝不是浅薄粗俗,韵味又十分深厚。从以下节选,就会很享受地感到这种温暖和真诚所在,并让人久久回味。
有了树果子,
有了藤果子,
有了草籽籽。
饿了妹摘果,
饿了妹找果。
有了稠种子,
有了荞种子,
哥犁地来妹播种,
哥开荒来妹点播。
我俩相恩爱,
爱佐与爱莎,
日子过欢快。
……
类似的优美描述在整部史诗中不胜枚举,还有许多通俗的叙述也占据了整部史诗的大幅章节,但大俗中含着大雅,大雅中含着大俗,它们手拉着手,跳出诗歌最精美的文明舞蹈,表现着诗歌最杰出、生动的精华。
《爱佐与爱莎》叙事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凝练简洁,便于民间的传诵和传承。其中众多的事物或事件都是阿哲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并用这些常见的事物或事件做关联,加上许多丰富的想象来表现阿哲人对宇宙的认识对先祖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态度,正因为是熟悉的,才能使人们自然而然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也充分体现出本民族特色。
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文化。不管是哪种内容的叙事诗,都是来自人类在世间的活动,来自于人类日常的劳作,不是人以外的哪种生物能给予的。叙事诗借诗的力量和歌的魅力,来叙述人类的故事,或是借助诗和歌的这种形式和力量,来叙述人类当今的现实生活。有事情的始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章有节。虽以叙事为主,但必须以浪漫抒情为基础。“情诗是叙事诗的基础,而叙事诗则是情诗的进一步发展和完整化。”这就是说,叙事诗既有叙事的性质,又有抒情的性质,是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体。诗人西渡认为,“诗歌对历史的处理能力被当作检验诗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评价诗人创造力的一个尺度。”《爱佐与爱莎》注定是阿哲人生活中的传世传说,阿哲人对自己的历史带着情感的记忆在叙述,民族的养育使诗歌和故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诗歌中体现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呼唤及追溯,质朴自然?清新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此同时,《爱佐与爱莎》还反映出阿哲先民在努力思索和探求着生活的真理,以真诚的态度体验和观察着生活,体味和思考着人生,所以《爱佐与爱莎》一直在阿哲人的生活中传诵和传承着,并在此过程中,经反复修改锤炼,已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较高的艺术性,深受人们欢迎,且经久不息,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