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的婚姻 第一部 情恋之梦 第七章 冲冠―怒为红颜
清 吴伟业《圆圆曲》云:“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说的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身亡,宁远总兵吴三桂准备向起义军投诚。当吴三桂得知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时,勃然大怒,厉声叫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遂引清兵入关,致使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留下万世骂名。
——题记
一
吴三桂,原籍安徽徽州,祖父经商,明朝末年迁至辽东,定居辽东中后所(今辽宁绥中)。父亲吴襄,天启二年(1621年)的武进士,乃京城低级军官也。
吴三桂幼年时,父亲教他骑马射箭。在父亲的谆谆教育下,他从小手不离箭,人不离鞍,练得一身好武功。他能百步穿杨,弯弓射飞雁,双手能举起大石磙,舞起大刀滴水不漏,常去山林打猎,从未空手而归,被当地百姓誉为神箭手。
吴三桂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
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吴三桂与周仝话别后,心神不定,脑海里总是浮现陈圆圆靓丽的身影。自从他见过陈圆圆之后,他已无心经商,常常借故“与同窗好友相会”,实则跟随艺美班,观看陈圆圆演出,以目睹陈圆圆的芳容。他的祖父虽然心知肚明,只是溺爱这个宝贵的孙子,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而去吧。
陈圆圆每次出场演出,总能看见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使她六神无主。她曾偷偷观看这位青年,只见他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从他的衣着打扮来看不像普通人家子弟。后来听老板说,这位青年姓吴,叫吴三桂,是将门子弟。陈圆圆每次演出,只要看见吴三桂,便心不由己地暗送秋波。
有一天,陈圆圆?妆后回家,忽听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是吴三桂。她喜出望外,于是放慢了脚步。吴三桂紧走几步,赶上陈圆圆,约她“春来茶馆”叙话。
二人来到茶馆就坐,先是客套了一番,然后要了壶茉莉花茶,他们二人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互诉爱慕之情,真是难分难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吴三桂说:“我一定要把你赎出来,娶你为妻,永不分离。”
陈圆圆说:“我出身贫贱,不配当你的妻子,只要你不嫌弃,对我好,我能在你身边伺候,就心满意足了。”
吴三桂说:“等我禀过父亲,就立马接你回家,非你莫娶。”
陈圆圆说:“我也等着你,非你莫嫁。”
于是二人又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只等吴三桂父亲应允,再明媒正娶,接陈圆圆进入吴家大门。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吴三桂与陈圆圆“情切切,意绵绵”难分难解之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从北京给他发来急书,让他立即动身来北京参加武举考试。吴三桂难违父命,只好忍痛与陈圆圆含泪分别,竟然留下无限遗憾,这是后话不提。
二
吴三桂赴京应试那年,年方一十六岁,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武功高强,文韬武略出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经过比武、笔试,竟一举考中武举人。
吴三桂中举后,除了每日习武练功外,还常常阅读《孙子兵法》和诸子百家著作,对史书更是爱不释手。他把《汉记》中的“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立誓要做朝廷身边的大官,定要娶像阴丽华那样的大美人为妻,心想,美丽佳人非陈圆圆莫属了。
吴三桂文武双全,广交朋友,又善经营,加上奋力拼搏,官运亨通,一帆风顺,很快当上了宁远总兵,拥有精兵2万、吴家军3千,成为东北的劲旅。
吴三桂当上了总兵后,实现了第一个愿望,可是娇妻在哪里?他日夜思念陈圆圆。自从苏州一别,陈圆圆杳无音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圆圆仍在苏州当歌妓,生活非常凄苦,于是他派亲信吴勇携带黄金500两,立马去苏州,定要赎回陈圆圆。
吴勇不辞辛苦,日夜兼程,不日到达苏州。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艺美戏班。他见过李老板,对他说:“我这次来苏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赎回陈圆圆,花钱多少,在所不惜。”
李老板说:“大人有所不知,这不是钱的问题。说来话长,自从吴将军离开苏州后,陈圆圆茶饭不思,大病一场。病愈后她无心演出,每日在家吟诗作画,弹琴歌舞,专等吴将军前来迎娶她。”
李老板停了一会接着说:“有一天,田妃之父田畹到苏州巡视,他得知陈圆圆的下落,便用重金将陈圆圆买走。田畹,那是什么人物?皇亲国戚,谁惹得起呀!我们只好把陈圆圆交给他。唉,吴将军要是早来一步就好了!”
李老板两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田畹为何要赎回陈圆圆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崇祯最宠爱的田妃暴病身亡后,田畹失去了依靠,他早就有心买个美女献给崇祯皇帝,以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他听说苏州的陈圆圆歌舞超群,貌如天仙,姿色倾国倾城,便专程来苏州用千两黄金买下陈圆圆,将她送给崇祯。谁知崇祯皇帝那时内外交困,无意女色,便将陈圆圆退回田府,田畹就把陈圆圆藏于府中,从此她与外界断绝来往。
吴勇回到山海关,把陈圆圆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吴三桂。吴三桂听了,?胸跺脚地说道:“都怪我,只顾打仗,把接圆圆的事放在脑后,现在说啥也晚了!”
吴勇安慰他说:“将军也用不着着急,既然知道了陈圆圆的下落,就不愁找不到她,那时再想法把她接回吴府好了。”吴三桂只好作罢。
吴三桂既然知道了陈圆圆的下落,只好以后再做打算,一时无了牵挂,便把心思全放在建功立业上,因而作战更加勇敢,屡建功勋。当清兵大举掳掠京畿时,吴三桂担任堵截任务,直杀得清兵丢盔弃甲,屁滚尿流,狼狈逃窜。由于这次堵截任务完成的漂亮,战功卓著,龙颜大悦,他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赐御宴款待,并赏上方宝剑。
吴三桂在京城逗留期间,无心欣赏京城美景,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能见陈圆圆一面,只是没有机会见到田畹。
田畹把陈圆圆藏在府中,百般呵护,给她穿金戴银,珍馐美味,且有8名侍女伺候,所需之物应有尽有,可是陈圆圆总是郁闷不乐,他心里只有吴三桂,哪里还有心思享乐?
后来田畹从宦官哪里得知陈圆圆与吴三桂有染,至今二人仍然藕断丝连,相互爱慕。田畹急着找个靠山,便决定忍痛割爱,把陈圆圆送给吴三桂。田畹得知皇上在京设御宴款待吴三桂,他便借机宴请吴三桂。
吴三桂接到田畹宴请,喜出望外,他想借赴宴之机,能见到陈圆圆。他来到田府,入席后左顾右盼,不见陈圆圆,心中着急,又不敢贸然询问,只好等待时机。
酒过三巡,田畹吩咐家奴请陈圆圆献舞陪酒。不一会儿陈圆圆来到席间,吴三桂见到陈圆圆,悲喜交加,泪流满面;陈圆圆见了吴三桂,更是恍恍惚惚以为在梦中,当场晕倒,侍女赶紧将她扶起,送她到室内休息。
这时田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他对吴三桂说:“我愿把陈圆圆献给你为妻,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吴三桂听了,破涕为笑,马上起立,双手抱拳,对田畹施礼道:“感谢大人厚爱,您的大恩大德晚辈将永世不忘,晚辈为您粉身碎骨、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说完,举起酒杯,向田畹敬酒。
田畹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哈哈大笑,说道:“这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嘛,待我选个良辰吉日为你们二人晚婚。”
第二天,在田畹的操办下,吴三桂与陈圆圆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然后送入洞房。二人如胶似漆,如糖似蜜,形影不离,真是难分难舍。
正在这时,忽然从关外传来信息,说清兵入侵宁远,边关吃紧,于是崇祯皇帝急诏吴三桂,命他速回山海关御敌。
吴三桂不得不把陈圆圆送到吴府,安排家人好生伺候,待击退清兵,边关安宁之后再接圆圆来宁远团聚。
吴三桂再一次忍痛割爱,与陈圆圆挥泪告别。
三
话说李自成的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随即派要员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深思良久。他想,降清即汉奸,必落万世骂名;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归顺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
吴三桂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忽听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了。他立即把探子叫到密室,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
密探说:“吴府被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说:“这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归还我的。”
吴三桂又问:“老太爷如何?”
密探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起来了!”
吴三桂说:“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老太爷一定会放出来的。”
接着,吴三桂又追问了一句:“夫人陈圆圆怎么样?”
密探哭丧着脸半天才说出:“大事不好,吴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二目圆睁,怒发冲冠,随即拔出利剑,手起刀落,斩去案桌的一角,然后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安危,有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刘宗敏,我誓不为人!”
吴三桂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他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并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一路杀来,很快攻下北京,将李自成的农民军赶出北京城。
这时吴三桂进入北京后,不顾军事繁忙,立即派员到处寻找陈圆圆,却不见陈圆圆的踪影。
吴三桂不敢在北京久留,又继续率兵追杀李自成。大军行至降州,忽听来报,说部将在北京找到了陈圆圆,正护送她来降州。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立即派兵列队30余里,自己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花,亲自前去迎接陈圆圆。
这时的降州大街小巷,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唢呐欢唱,鞭炮噼里啪啦地响,整个降州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当吴三桂见到陈圆圆时,只见她发鬓不整,面容憔悴,不觉潸然泪下。吴三桂拉着陈圆圆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圆圆,我不是在做梦吧?想不到今生今世我还能见到你。”
陈圆圆看见吴三桂已经削发,知他已投降清廷,不再是大明将军,心中百感交集。
她说:“你现在已不是大明山海关总兵,而是满清的平西王了!”
吴三桂一脸无奈,低声说:“我这也是没办法,为了你我才出此下策呀!”
吴三桂和圆圆一时无言。随后,吴三桂派员护送她去吴府。
四
吴三桂把陈圆圆接到吴府,大摆宴席,为陈圆圆接风洗尘。
当吴三桂把陈圆圆安顿停当后对她说:“我军务在身,不能在家久留,我要继续追击李自成。”
陈圆圆听后,大惑不解,她力劝吴三桂:“李自成待我彬彬有礼,照顾周全,望将军手下留情。”
接着,陈圆圆一五一十地道出李自成对她的礼遇。
李自成进京后,他得知刘宗敏从吴府中抢走陈圆圆,心中非常愤怒,又感到不安。他害怕此事惹恼了吴三桂,“招降”之事会毁于一旦。于是他立即派高夫人去见刘宗敏,说明利害关系,望他不要胡来。
高夫人来到刘府,见过刘宗敏,婉转地对他说:“自成听说陈圆圆声色艺冠绝天下,欲请她到宫中表演歌舞,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刘宗敏一听高夫人话中有话,心中不乐,他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敢得罪李自成,更不会驳回高夫人的面子,于是答应道:“那就请陈圆圆进宫,陪伴陛下吧。”
就这样,陈圆圆来到了李自成身边。
李自成见了陈圆圆,他非常惊愕,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但他以国事为重,不敢有非分之想。他先用好言好语安抚陈圆圆,答应吴将军一旦进入京城,必让他们二人团圆。然后,让高夫人挑选10名宫女,专门照顾陈圆圆的起居饮食,从此在后宫里把陈圆圆保护起来。
一日,李自成去后宫看望陈圆圆,见面后他对圆圆说:“听说你的歌声优美动听,能否为朕唱上一曲?”
陈圆圆清了清嗓子,唱了一首昆曲。李自成听了,大呼“不好!”
原来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听不懂江南话,于是他让陈圆圆改唱秦腔。陈圆圆立即用秦腔又唱了一曲,果然字正腔圆,声音嘹亮,李自成听了眉开眼笑,拍案叫绝。
李自成又叫宫中歌女改唱西调,自己也鼓掌随唱,此时陈圆圆闻声翩翩起舞。这时李自成陶醉在歌舞声色之中,面带微笑,亲切地问陈圆圆说:“这个曲调好不好听?”
陈圆圆为讨得李自成欢心,随口答道:“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
李自成听了哈哈大笑,他拉着陈圆圆的手说:“你真会说话!”从此陈圆圆被李自成奉为上宾。
不久,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在山海关“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杀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
谁知陈圆圆毫不畏惧,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对李自成说:“妾听说吴将军只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为妾身被刘宗敏所辱,以致叛国投敌。大王杀我,我命不足惜,只怕那时吴将军将会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李自成听了陈圆圆的话,觉得有理,便将陈圆圆留在皇宫,派人保护,自己与刘宗敏率兵40余万攻打山海关去了。
李自成败退到北京后,欲带陈圆圆一同撤退。这时陈圆圆非常机敏,她对李自成说:“妾身既事大王,岂敢再有三心二意。妾若同大王一起西行,吴将军必然穷追不舍。大王若将妾留在京城,我将大王对我的知遇之恩告诉吴将军,劝他不要追赶,大王也可以安全西撤。大王对我的大恩大德,妾将永生不忘。”
李自成听了陈圆圆的话,凝思良久,觉得她说的话全是肺腑之言,于是将陈圆圆留在京城。
吴三桂听了陈圆圆的一番述说,心有所动,不想再去追杀李自成,与陈圆圆一起在降州共享荣华富贵。可是转念一想,觉得有所不妥。他对陈圆圆说:“我也想给李自成留一条生路,不过清廷圣旨难违,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望夫人谅解。”
第二天,吴三桂率兵继续追杀李自成的农民军。
五
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有功于大清王朝,被顺治皇帝封为亲王。其妻张氏被封为福晋,令其子吴应熊赴京供职,还把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公主许配他为妻,命吴三桂镇守云南。此时吴三桂权倾朝野,富甲天下。
当了云南王的吴三桂仍然非常宠爱陈圆圆,欲废掉张氏,立陈圆圆为“正妃”。陈圆圆得知后深感不安,她深知自己由歌妓而贵为藩王姬,已经非常满足,再也没有非分之想。她婉言谢绝吴三桂的美意,并语重心长地说:“妾以章台陋质,谬污琼寝。始于一顾之恩,继以千金之聘。流离契阔,幸得残驱。获与奉?之役,珠服玉馔,依享殊荣,分已过矣。今我王析?祚上,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上则立体朝廷,下则重型裨属,稽之大典,斯曰德齐。若欲蒂弱絮于绣。培轻尘于玉几,既蹈非耦之嫌,必贻无仪之刺,是重妾之罪也!其何敢承命。”
陈圆圆深谙贵极而险,盛极必衰的道理,不愿卷入是非之旋涡,力劝吴三桂晋封张氏为王妃,这使张氏对陈圆圆刮目相看,她虽霸道却不敢加害于陈圆圆。
吴三桂见陈圆圆不愿接受封号,便在昆明建金殿,他像吴王夫差对待美女西施那样,日夜与陈圆圆饮酒作乐,将陈圆圆奉为藩王府中的陈娘娘。吴三桂荒淫无耻,他不但宠爱陈圆圆,还宠爱“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将她们藏于丽宫,王府中美女不下千人,过着穷奢极欲皇帝般的生活。
陈圆圆不愿与吴三桂同流合污,便借口自己体弱年迈,到昆明三圣庵出家为尼,终日焚香诵经,颐养天年。
康熙十六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不久病逝。孙子吴世瑶继位,1681年9月,吴世瑶在昆明自杀,部下弃城投降,吴家男女老幼尽遭杀戮,唯有陈圆圆下落不明。
据说,3年后陈圆圆在昆明三圣庵圆寂。
这正是:一代歌妓,深陷囫囵,深明大义,美名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