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中的红旗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政治、军事才能令人惊叹,他的书法、诗词也让人赞赏。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五年间,毛的诗词中常有“红旗”出现,这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
毛主席1929年秋在《清平东•蒋桂战争》中,写道:“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这首词,似乎以飘忽的红旗,带领革命军去收拾军阀混战的局面。
1930年1月毛写下《如梦令•元旦》。其中有一句:“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好一幅鲜红的优美画卷,形式上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词描绘革命的生活,使人对战士们在武夷山驻扎的生活十分向往。
1931年2月,毛主席《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写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词中借我国古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传说,赞扬在黑暗重重重压下人民的正义斗争,赞颂了最终会赢得革命胜利的工农。不周山,是传说中的一座大山。
1935年10月,长征取得胜利,毛主席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表达了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感慨,描述了行军途中的所见:“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红旗卷起农奴战,黑手高悬霸王鞭。”1959年6月,当回顾三十二年前韶山兴起革命的情形时,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中歌颂了农奴的不屈、反抗和勇于翻身作主人的英雄气慨。
从1929年到1935年,是革命发生、发展的时期,也是毛主席的诗词高产期。其间他除了躺在担架上,大量时间是骑在马上,他是名符其实的马背诗人。在他的大量诗词中,“红旗”一词屡屡出现,给诗词涂上了一抹鲜明的色彩,为诗词增色不少!这些诗词既是自励,又鼓舞了革命队伍的斗志。今天再读毛主席的诗词,仍然感到彼时彼地,风展“红旗”如画,往事历历在目。
毛主席在诗词大量使用“红旗”,富有时代特色,气势豪迈,如长虹贯注。新中国成立了十多年后,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一首诗中写道:“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这,是对革命的赞颂,是对“红旗”带领革命战士取得胜利的讴歌。今天,重温毛主席的诗词,在倍受感染的同时,也明白了:创作要结合主流的现实生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为大众作精神写照。只有这样,文学作者们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紧扣时代脉搏的、能够促进时代发展的,具有超前精神引领作用的文学作品。
——以上系阅读偶得,看法正确与否?只当抛砖引玉,万望各位读者多多予以赐教。
(写于1999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