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妃才女―班婕妤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引语
四堵红墙内,深宫寂寥,有位佳人盈盈素靥,愁绪满面,心如止水。
她,性子恬静,不愿争,却一次次的被谗言陷害,无奈之下,她退而求其次,将自己隐置于安全的羽翼下,与佛相伴,与寂寞寥语,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心中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优美诗篇,万古流芳,代代相传。她就是西汉时期,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
世人皆知班婕妤,但孰不知婕妤并非她本名,只是西汉后宫嫔妃的一个称谓而已。她这样一个贤良、淑德、才情的女子,竟然史书的记载中连名讳都可忽略,实为一代才女深感惋惜。
曾经她是汉成帝最为宠幸的妃子,曾经她的贤德征服六宫,曾经她也妄想能以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感化风流成性的汉成帝,使他成为名传千秋万代的盛世明君。她熟读史书典故,擅长琴弦音律,于汉成帝而言,她不仅仅是侍妾嫔妃,更是难觅的知音。为了能和班婕妤形影不离,汉成帝在巡游时都要她陪侧左右。极其奢华的辇车耗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她不屑做商纣王的妲己第二,祸国殃民。她要克己己身,效仿庄楚公的夫人樊姬,清廉、节俭、以身作则。
汉成帝听来言之有理,不再重提出游计划。可惜,她的一番良苦用心,错了对象,汉成帝他永远不可能是庄楚王,一贯的秉性怎可移?好色成性的他有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体形丰韵的赵合德。从此,声色犬马,只有新人夜夜笙歌笑,不闻旧人哭断肠。
飞扬跋扈的赵氏姐妹毒害皇后,赵飞燕一跃坐上了皇后的位置,继而将下一个残害的目标锁在了班婕妤身上。她镇定自若,以她并茂的才情化险为夷,侥幸逃过。但她自知赵氏姐妹必不会轻易放过她,再加上她经不起一再的陷害、折腾,为避免防不胜防的是是非非,她选择了急流通退,明哲保身,自请往后的日子侍奉于太后左右,闲暇时与佛相伴,清新寡欲。
深宫寂寥,她满腹怨无从说,借以秋后的团扇作比喻,着墨书写了《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她的文学造诣极高,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失宠后的她,对着青灯才思如泉涌,应该有大量的作品闻世,只是可惜,流传至今的却只有耳熟能祥的《怨歌行》、《自悼赋》、《捣素赋》,其它的作品遗失殆尽,实是文学史上的遗憾之一。
其中《自悼赋》道出了她一生的心声,有回忆,有感激,有怨恨,更多的是自嘲,自嘲愚昧丑陋的她赶不上娥皇女英的美德,无法媲拟周文王母亲太任和周武王太姒,但她从未忘记圣皇的恩宠。命里注定夙愿不能强求同,但仍然被恩泽遮盖着的心里满怀厚德,甘愿在东宫皇太后身边日日侍逢,与宫女一道天天洒扫太后的寝室,直到生命的死期最后来临。只希望把她的尸骨埋葬在山脚下,让她的坟墓依傍在苍翠的松柏下。
太年轻,却对生命已参透的如此苍白,真是让人心碎不已。读她的辞赋,心中油然升起一阵阵的怜惜之情。若是汉成帝有看到,他会不会有半点怜惜,半点悔过?
不会!他是风流成性,甘愿死于赵合德温柔乡里的汉成帝,怎会为一个曾经的旧人怜惜、悔过?怪只怪,她生错了年代;怨只怨,她的一腔真情付错了人。
附《自悼赋》原文: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究n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