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肚脐眼
编者按: “池塘”牢牢地记录着我们小城的兴衰变迁,见证过两座古塔的平地而起和双塔寺的繁荣、鼎盛,也会铭记着曾经的战争撕杀,现今,“池塘”又目视了千年古塔历经大修已换“新装”。我们也希望不要冷淡了“池塘”,盼不远的将来,但愿这小小的池塘,水更清,树更绿,人更美,景色更秀。
闲暇之余,无意漫步于县城的小巷之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处池塘,也不知道是触动了那根紧绷的“神经”,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奔”起来。
“池塘”,我们这地方也叫“池泊”,是早期人力形成的社会工程,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文明社会之前,“池塘”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它有蓄水、取水、防洪等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不要说在县城,就是在乡村,它们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或许是熟视无睹吧,虽然无数次从这小小的“池塘”跟前经过,却又一次次的匆匆而过;或许是因为它处于高高的双塔之下相形见绌;或许是因为我们只顾仰望巍巍的双塔,从而忽视了他的存在;亦或是因为我们的小城留下的历史遗存太少的缘故,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无限感慨。
在几乎30米见方的场地中,直径约15米的一曲池塘静静地躺在十几家不算太现代的农家中间,东、南两面紧靠矮矮的农舍,两条小道横亘西、北两侧,正北方约50米处两座宋代古塔处于高高的台垣之上,小小的池塘,犹若是千年古塔的一面镜子。池塘四周,稀疏点缀的几株不十分茂盛的树木,和几近枯竭的池塘底那一洼浅浅的“绿”水,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冷落。池塘的渊源不能不说是久远,在古代应该说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就有池塘,眼前这小小池塘的年龄或许要比我们小城的历史还要长,它至少应该见证过两座古塔的平地而起和双塔寺的繁荣、鼎盛,也会铭记着曾经的战争撕杀,更会牢牢地记录着我们小城的兴衰变迁。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城的许多历史遗存都离我们远去,而这小小的池塘却被无意间留下,这不能不说是“上天”的恩赐,这小小的池塘像是一面散发着历史清香的古铜镜,它那池底深深的沉淀似乎就是我们小城悠悠历史的厚重积淀。如果把我们的小城比作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那么,这位于小城腹地的小小池塘就像他的肚脐,在孕育生命的初期曾经靠它从母体中汲取过出世前的营养,在饱经沧桑的生命历程中它曾经起到过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今,随着生命的成长,虽然它的功能已经退化,但它作为一个“生理器官”,没有被割舍的理由。因为,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小城的魂,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小城的根。
如今,千年古塔历经大修已换“新装”,而这有着同样历史的池塘,却还在默默的承受着曾经养育过的子民们的“蹂躏”,这难道是因为它的宽容么?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这小小的池塘也和那高高的双塔一样能够得到后人的“垂青”。
承载历史,照耀未来。不远的将来,但愿这小小的池塘,水更清,树更绿,人更美,景色更秀。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