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读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读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教《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这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每个中国人无不为之热血沸腾。
今年三月,一本介绍香港情况的书发到了每个小学生的手里。这真是“好雨知时节”!我所带的新洪完小二年级学生,领到新书后,都喜形于色。他们急于了解书中内容,形成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也难怪,由于地处山区,平时难读报纸,难听广播,难看电视,对香港知之甚少。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今天的小学生,明天的祖国栋梁,如果不知道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发生过“香港回归”这件值得人人关注的大事,实在太令人遗憾。
于是,我萌生了引导他们阅读《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少儿连环画读本)的想法。
在介绍了香港的概况后,鉴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水平不高,观察图画的能力不强等实际,我确定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引导阅读“读本”。每节课阅读十页左右内容,争取在半学期内完成任务。
想到做到,在每周挤出的一节课里,我采取以下步骤指导阅读:
一、以“图×”为引导语,停顿数秒,让学生自己粗略地看图。
二、念图下的黑体字标题和楷体说明文字。学生可以跟着老师默念,以便掌握相关内容。
三、以“看图”为引导语,在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中使学生再次轻轻松松看图,了解与图画有关的大量情况。
四、每节课开始时,简要重复上节课看过的最后一幅图。每节课结束前,要再往后增看一页。这样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片头和片尾一样,结构完整,环环相扣。整个阅读过程,就好像是看一部电视连续剧。
每节课内容学完后,我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某些疑难问题,可以由老师点拨指导,以利于提高认识。
九周时间过去了,一共92页的《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学完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直表现活跃,情绪高涨,有部分学生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起。学完“读本”以后,他们仍然久久地沉浸在“读本”营造的情景里,久久不能自拔。
因此,我又举行了“读书知识问答”活动,和“向邻居讲讲关于香港回归祖国情况”的活动,使这次导读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涌现了许多先进的学生。例如,学生袁X因为生病,有一节课的内容即70~80页没有参加学习。后来,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补了课,不仅在口答中取得了良好成绩,而且在“向邻居讲讲关于香港情况”的活动中,也像老师一样使用“读本”辅助讲解,有突出的表现。
(本文发表于1996年7-8期《遵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