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绿荫随想

绿荫随想

2013-10-22 15:46 作者:挺好挺好 阅读量:2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像是一天步入盛夏,上班路上那一段夹道绿荫,便成了最美最好。从火热踏入凉荫,像渴着时恰好一杯凉茶在手好不惬意,便逶迤着步子,尽情品味这绿凉的美味。

于是想这树是何人何时栽,何人天天浇灌修剪。栽树人恐怕早不见了吧。小城的特别之处,就是一茬人大都在四五年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种树的不定想着自己能看到绿、享受到绿荫。戈壁滩上的树又不同其他地方,“不容易”是可以概其全貌的。不容易在塞外深处,不容易养护成活,不容易绿树成林,不容易坚持下来。是的,从1958年开始,从沙枣,白杨,榆树这些最容易成活的树种开始,种了多少茬没有数儿了,给后人留下的每一点绿都成为一座碑牌,铭刻着良将忠臣们开疆辟土的艰辛与功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虽然植树只是他们生活的业余部分,可是,透过这一点也能看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业绩。最近因为工作需要翻阅单位历史,看到1958年起的一些历史片断,深感悲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小城附近转战大庆的王进喜说出了同一时代奋战在荒无人烟戈壁滩上战士们想说的话。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服务先遣组的5名战士,手提肩扛下一火车皮货物,白天把床板搭起来做货架,晚上收起货来当宿舍。吃不上水,从几里外的河里取冰化水;风沙来了,面条中刮进了羊粪蛋,挑出去了继续吃。他们组成服务队到每一个火热的工作现场,到每一个战士们需要的地方,把官兵需要的物品送上一线。有一位1960年从河南南阳入伍的老兵曾对我说:三九天在闷罐子车里流动服务,晚上冻得睡不着只好不停地走动,现在一到天冷就腰酸背痛……他们的生活比叙述的肯定要艰苦的多,他们想到了未来的美好,肯定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如此美好;今天,那位最早开辟航天城社会服务工作的老战士已经不在人世了,许多老一代开创者都把青春献给了这片不凡的土地,他们离开了,但他们培植的绿荫正旺,他们开创的事业兴旺发达,他们为之付出的理想开出一朵朵奇葩……

我忽然想到故乡,想到家门口的果园,想到门口那两棵参天杨树。父亲生前极喜欢种树,在老家房子周围,一圈围着的是适应环境的杨树,沙枣,间或还有几棵柳树。门前则是果树桃树梨树杏树葡萄,是枝头嫁接的李子或这种果树上的另一种果子。除了小时候父亲喊着扶过树苗之外,这全是父亲的绿荫。小时候的夏天,我们都是在树阴下度过炎热。太热的时候,吃饭,歇晌,都在门前的葡萄架下。在父母生命的最后,走出家门口的时光,也大都是坐在门前那棵大树下的。我记得父亲最后的国庆节,他坐在树下,我在他面前收拾堵水的木栅;母亲最后一个国庆节,我们围着母亲说话,回忆父亲在的时候……现在每次回到家就有一种幻觉,好像每棵树下都有父母的声息。我想,父母不仅栽植了绿树,也养育成功了我们几个子女,让我们能够以大写“人”的姿态自立自强与这个世界之上。

栽树的故事,让我沉浸在心灵的暖流里。我想,乘凉想到栽种人,不仅要有感恩的心,也要有接过前人的铁铣,继续栽新树的意愿。只有像前人那样,才是真正的感恩。感恩,不能光是口头的表达,还要有证明心意的行动。

在戈壁滩的几十年里,我也年年种树,看着亲手种植的一些树苗挺拔成荫,由不得心里暗自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植一棵阴凉,岂不也能心留一分快乐?父母去世后的这两年里,在弟弟的招呼下,我们在老家门前也分别植下了几十株树。虽然这些树都还小,但我心里的期待不小:有一天,这将成为像父亲植下的树一样,或者逐渐更新部分老树,让新绿飘扬在心上。

是啊,绿荫是一代为着一代的事业,阴凉是植种者无悔付出、乘凉者懂得感恩的事情。走在今日的阴凉里,要记得当年先辈摔成八瓣儿的汗珠,打在手上的血泡,迷在眼里的沙子。记住,才能感恩,才会懂得现在的每一丝舒适,都来自多少人的付出;为了今后更多人的美好,需要我们无私地付出,把奉献社会的旗帜高高举起……

绿荫小道就要结束,骄阳在头顶傲然巡视。我突然明白,如果不是阳光,也就没有阴凉;如果没有炎热,那有绿荫的甜香。世界万物,此消彼长,相互依存。小路连接着大道,大道上人流滚滚。汇入大道人流里,前头仿佛能看到雷锋、王进喜、郭明义、李素丽们的身影。呵,正是无数有名无名的劳动者,为绿化美化我们程度不同被污染了的家国环境辛勤劳作着、奉献着,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家园;正是有古来今往无数有名或无名思想家的精心呵护悉心栽植,才构建起我们碧绿浓荫的精神家园,也才会有我们向往的明天更美好的物质与精神天堂啊!

2012年6月4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绿荫随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