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印象华山

印象华山

2013-10-27 12:00 作者:江善疆 阅读量:4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华山在原来的脑海中是个很大地理的概念,比如西岳华山以及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等等。但今天前往的一个建制村也叫华山,在古田城郊东南方向,峭立千仞的华山不仅风光旖旎,还因为清末发生过华山教案而闻名域内外,看来是名华山必成大器也。

车子在古田溪电厂南侧约一公里处左拐,便进入前往樟上与华山的盘山水泥路。在蜿蜒盘旋的上山路上,同行的好友就给我们念起一首打油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樟上与华山一线修路工编的顺口溜:华樟岭绵绵,通车看今年,东家嫂奸狡惜(古田方言,小气之意),菜汤不放盐,晚上睡觉床铺与猪栏相连,跳蚤在身上串联。说得让我们捧腹大笑,但也隐约体会到当年修路的艰难和农村生活的清贫艰苦。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修了通村水泥路还配套了安保工程,坐在车内欣赏窗外青山绿水,心中颇感惬意。

车子约莫向上绕行二十分钟到达华山村。村子不大,八百多人口,海拔近千米,房屋依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全部建在华山北坡,大部分面朝城关,居高临下,县城概貌一览无余。

村子东面有三四棵古柳杉,胸径有的达一米多,有了古树也就意味着整个村子有历史,这古柳杉见证着村子的变迁,也一定目睹当年教案发生的前前后后。据村干部介绍,华山村民都是姓杨,先人是从浙江迁徙到此定居,村落已经走过悠悠五百多年的岁月,古田境内杨姓村落多为华山分支,闻之,使我对华山不由多了份敬意。

在村子的西侧有当年华山教案的遗址。据史料记载,华山教案发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当天,古田斋教教徒袭击华山,其时英国传教士史荦伯及其妻儿和随行的其他女性教士正于华山上避暑,袭击造成了十余人死伤,并焚毁房屋两栋,在中国教会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发生于1870年的天津教案。在这山乡一隅竟发生过如此国家级的历史事件着实令人震撼。对于当年的教案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们在现场是实实在在看到若干坪当年教堂的墙基,墙基周边长满了毛竹,竹林下是叫不上名称的萋萋芳草。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景象使我感慨世间万物来于尘土,复归于尘土。青山依旧翠绿,毛竹林婆娑弄影,在随风诉说着世事的沧桑。

华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青翠的毛竹林。五月的华山绿浪翻滚,全村最高峰海拔有千余米,群山层峦叠嶂,泉流淙淙,近万亩毛竹林依山势而长,次第上升,逶迤庞大。站在村前呼啸山风送来阵阵清凉,葳蕤竹林起伏飘摇,有如海浪涌过,一浪胜过一浪。林啸碧动,耳边似乎回荡竹林七贤俯仰长啸,旷达恣意,不与世从的千古惬意之声。村子海拔高,适合种植反季节银耳,正是这反季节银耳和毛竹留住了华山人,在目前山村急速衰败的大背景下,华山村能保持在村人口相对稳定实属不易,算得上红旗不倒,风景一枝独秀了。

印象华山,印象她的高山流水,她的历史传奇,她的古树参天,竹涛阵阵......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印象华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