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大爱无形

大爱无形

2013-10-03 23:15 作者:田野浪人 阅读量:2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书本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很穷的家庭,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要把母亲背上山,然后亲自从山上丢下去。知儿莫过于父母,母亲看穿了儿子的心思。傍晚的时候,儿子对母亲说:“我背你到山上去走走”,母亲吃力地爬到他的背上,儿子一路想着爬上去再高点才丢下去,走着走着,却发现母亲偷偷的在后面洒豆子,便狠狠地说:“你干嘛要撒豆子呢?”看着生气的儿子,母亲无奈地回答到:“傻儿子,我是担心一会儿你一个人下山会迷路的”。听了母亲的话,儿子泪流满面的转身按原路返回。

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给我们深刻的道理:无论你是多么的富有或是多么的贫穷,无论你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或是朋友满天下,到头来只有我们的父母才是最关心呵护我们的人。父母的爱不因岁月的流走而改变,也不因名利地位的高低而转变,它永远是那样的简单实在,亘古绵长。

默默里算着,我的生命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间划下三十多个深深的痕迹,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最近从老家上坟回来,工作间隙总是毛糙不安,胡思乱想,看书看不下,喝茶品不出味道,想写点东西也总觉得笔尖坚硬生涩,无从入手。自己觉得很累,但闭上双眼躺下时,头脑里依然飞奔驰骋,逝去多年的父亲总出现在眼前。这或许就是让我心思不定的缘故罢。

想起逝去的父亲,为了这个家一生操劳,却没享过一天的清福而匆匆离世。而我,一个自幼就在外漂泊求学、工作,和父亲相处的日子加起来也不到十年的时间。所以和父亲之间的关心爱护彼此也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时常也就是“在外要注意身体”“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回来”“工作要认真”之类淡淡的几句寻常话语。

父亲生前对我的要求确实很严格,对我确实是用心良苦。记得七岁的时候就让我离开家去学校读书,同乡的小孩都能在父母身边读书,而我就只能住在寄宿制学校里独立的生活学习,每次放假,也只能在家小住几日然后就要“发配“到外婆家协助农活,送水送饭或是帮着放牛之类的农活。依稀里记得,我的童年也应该是这样走过的。年幼的心曾一度埋怨过,但每当看到父亲严厉的目光时,一切只能顺从,可如今想想,真的还要感谢父亲的一片苦心,用一种无形的爱培养了我一颗坚强、独立自主的心。在工作的岁月里,我犹如一茎水中漂泊的浮萍,在陌生的土地上一次次的努力过、奋斗过,可是失败却总像一把把钢刀一次次地刺入我的心窝,而我在异地他乡坚强地辗转着。

毕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生命总有尽头日。2008年的七月,年迈八十的父亲因严重的脑血栓瘫病不起,父亲在世最后的十五天里,我请了假,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守在父亲的身边尽自己的一片孝心,陪着他走完他艰难的一生。一个简单的葬礼之后不由得含泪写下了《我的父亲》一文,简单的文字,淡淡的哀思,足以表达对父亲的哀悼与怀念。

有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确实,很多的父亲不懂得表达内心深处对子女的爱,但是他们的爱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大爱。“真水无味,大爱无形”,如今初为人父,我才真真正正的理解其中的真谛,想起父亲,心里有着太多的歉疚,内心深处总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苍凉,这份深深的父爱我又该如何去回报呢?我又能为逝去的做些什么呢?

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能做些什么,毕竟那是父亲一生都未完成的心愿,这方面的事情,对于我还真的无从入手。

按照老家的习俗,人死后都要土葬,过了三四年后尸体全部腐化只剩下骨骸时,就要刨坟将骨骸放到金坛里,然后请来地理先生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再请来道士做法式安葬,这样才算是对祖先们尽完孝道。所以,父亲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请地理先生爬山涉水,为的是能找到好的坟地,让我的爷爷奶奶入土安葬,只可惜未能实现而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弥留之际还惦记着。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四年多的时间,按照习俗也应该在今年清明节时将骨骸放入金坛了,可是老人们又说今年是闰年不宜刨坟,总之都是迟早的事情。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不轻,从未有过的沉重。对于我,一个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对地理方面一窍不通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呢?总不能又留给下一代人去做吧?

我也知道,父亲要安葬爷爷奶奶,那是尽孝道,是爱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榜样,将无形的父爱给予传承。而我如今能做的就应该将我无形的爱无私的爱去关心呵护我的儿子和身边所有的亲人朋友。

(2012年4月19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大爱无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