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老君山
近处,新绿一片;远处,苍山如海。那苍山,起起伏伏,巨峰耸寺,错落有致,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去,犹如卧伏的苍龙,那高耸的山峰犹如苍龙身上的片片麟钾。那高峻的山脉就像紧挨在小山身后拔地而起,看似那么的近,其实还相当远,我们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抵达。
我们能望见的第二高峰就是老君山。巍巍老君山,老君山巍巍。
我的家就在老君山脚下,那里是我的故乡。从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的潼江是我的母亲河。
我家的北边是山地和丘陵的分界线。西北,锯齿的山峰一个比一个挨得紧,峰高坡陡,沟壑幽深,是典型的山地。东南山峦密布,起伏不大,间或夹杂着一个个小盆地。盆地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农耕区,这里村落星罗棋布。分界线的西北和东南的境象那么鲜明。这里,是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的绝佳实例。
龙门山前山断裂带西南起于都江堰市,东北止于江油市雁门镇。这里是地震带,地震线就从我家的西北面穿过。四年的风雨尚未抹去2008年5.12特大地震留在绝壁悬崖上的白色伤痕。这一条条白色的伤痕却见证特大地震后的满目疮痍-----破碎的山河、遮天蔽日的灰尘笼罩下的废墟、瞬间就被吞噬了的脆弱生命,见证了灾区人民心灵的巨痛和伤心的眼泪;也见证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无私援助;更见证了灾区人民擦干眼泪、挺起不屈的脊梁,创造了灾后重建的辉煌:一条条平展的大马路,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灾区起码前进了二十年。我记得2008年5月13日我回家去看望老父亲,看到楼房墙边堆积的破碎的瓦砾、撕裂的承重墙,我心不胜凄凉。父亲对我说“只要人好就行。瓦烂了可以再买,房子坏了可以重修。”父亲,曾经住着风扫地月照灯的茅草房的父亲!父亲,55岁在家乡修起小洋楼的父亲!我记得当时就有人当面对父亲说“你有哮喘病,修楼房能坐
几年?何苦了?”父亲回答得很坦然:“总要坐几年。”父亲,一生都在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资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勤劳、坚韧、奋斗不息-------一息尚存,决不松劲。
现在这里有青山绿水,这里有鸟语花香,这里有“风吹稻花香两岸”的迷人风光,这里更有在大灾中挺起不屈脊梁的故乡人,“在灾难中崛起”成了摧不垮的信念;这里有现在已经美好并将更加美好的家园。
这是多灾多难的土地,这是见证了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历史上的大灾难都是由社会的巨大进步来补偿的”的土地,这是崛起的土地,这是生养我们的土地,这是难舍难弃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著名诗人艾青)
君山巍巍!潼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