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落入凡尘的美丽石头

落入凡尘的美丽石头

2013-10-23 18:03 作者:秋露凝霜 阅读量:2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中国被称为“玉石之国”,可以说,玉石与中华文化相伴而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里,玉石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远古时期中国处在氏族部落时代,科学尚不发达,玉器扮演了图腾的角色,把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统统雕进了玉石之中。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可以看做中国玉文化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多以动物造型为主,显示了人类最初的图腾崇拜,最为有名的玉器是玉猪龙将猪的胚胎与龙的身形融为一体,展示了人类最初对生命的敬畏和龙的崇拜。

中国的商周时期是一个巫术盛行的时代,玉石便充当了通灵的角色,古人认为人是有肉体和灵魂的,由于医疗和科学水平有限,许多疾病难以治愈,古人便认为是外界的力量控制了人的灵魂,此刻便需要用玉器,镇压那些妖魔鬼怪,使得灵魂重新恢复自由。金缕玉衣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古人认为人死后身着金缕玉衣就可以保持灵魂不散,可以获得永生。

玉器从巫术走到神圣要从中国专制王权的建立说起,秦始皇一统天下,认为功盖三皇五帝,为此必须有个代表性的物件,这便是玉玺,玉器自此获得的最为崇高的地位。玉玺成了王权和国家的象征。

人类还喜欢把平常的物件涂抹上一层神话的色彩,玉石也不例外,人类将这个石头和女娲炼石补天联系起来,玉石便获得了传奇和灵性这双重色彩。正是女娲炼石补天无心遗落的一粒石头,被后人一再演绎,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便是从一个石头起笔,并且赋予了这个石头以生命力那便是贾宝玉的化身,谁能否认以此起笔的美妙呢?

“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古人将玉与人的品行相连,以玉来比喻君子,这成为古人佩玉的重要原因。《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道实乃儒家道德之大全。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等,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而儒家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的权威是无可比拟的,那么玉石便随着儒家文化渗透进中国人的骨髓里。儒家文化培养的君子又恰似玉石般的温润,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在中华文化的演进中玉石与佛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法华经》将玉列为七宝之一,而玉观音、玉佛、玉如意的物件更是不胜枚举,在佛教文化里玉的生命力已经超越了凡尘。

玉石从古至今的岁月里曾经扮演过图腾、象征过神圣、代表过财富、身份,还象征过品行,与中华文化相伴而生,与中华民族紧密而行。中国人尊玉、崇玉、爱玉、敬玉,玉几乎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柱,而将玉文化大力弘扬至极致的要数零八年的奥运会了,一块奖牌凝注了国人对玉多深厚的情感,唯有国人知道。

今天我们行走在街头巷尾的时候,依然可以随处可见玉石的小物件玲琅满目,总能吸引你我的目光,出动我们的柔软心房。

相关文章关键词

《落入凡尘的美丽石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