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农家女的别样年华

农家女的别样年华

2013-10-23 14:45 作者:飞不高的小鸟 阅读量:1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襄河

在家里敲击电脑键盘,靠挣稿费过日子,在城里拥有房子,小汽车,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几年下来,出版了两部拿版税的长篇小说,创作了300多部电视剧本,在全国50多家电视台投拍播放,获全国文学奖项10余次。2012年3月,又成为巴金文学院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在文学之路上虽然起步晚,但走得扎实、轻松。这,就是农家女寥富香的别样年华。

辍学

1963年9月,廖富香出生在成都龙泉驿茶店镇胜利村的一户农家,几年后,几个妹妹也相继出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廖富香是家里的老大,每天放学后都帮助家里忙家务,日子虽苦,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

1979年,廖富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龙泉的重点高中,到城里上学了,廖富香憧憬着自己美好的人生,她从小就喜欢文学,期盼将来考上大学,圆自己的作家梦。她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脚踏实地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基础。

正当她孜孜求索,吮吸知识甘霖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改变了廖富香的人生轨迹。

1980年秋季的一天,廖富香放假回家帮父母干活。在半山腰的一块狭窄的田块里,母亲倒退着播种,不料一脚踏在了一块松动的石头上,母亲和石头一起滚下了悬崖,廖富香跑到悬崖下扑在母亲身上歇斯底里地呼喊,可是血肉模糊的母亲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急匆匆地走了。

母亲的离去,使捉襟见肘的家雪上加霜了。看着几个年幼的妹妹,看着无奈沧桑的父亲,廖富香忍着悲痛,毅然决定辍学,父亲坚决反对,可廖富香却在一天晚上背着书包提着箱子偷偷地回到了家里。看着女儿,父亲泪眼潸然,她却拍着书本安慰父亲,只要我努力,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天清晨,她就和父亲一头扎在了田里。一天的劳作结束了,回家还要烧火做饭,等一切家务忙完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这时,家里人都睡了,廖富香却拿出自己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不久,廖富香被推荐到大队当了民办教师,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她精心备课,上课。和学生交心谈心成了朋友,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讲课,都亲热地喊她“姐姐老师”。大队领导看廖富香教书认真,办事干练,就让她担任团支部书记兼做妇委会工作。工作变了,她的热情依然高涨。大队交给她的任务,她总是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完成。晚上,把自己一天下来所作的事情记载到工作笔记中,并且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得失。她把工作日记当做是自己文学的练笔,把工作中的所遇到事当做是素材的积累。一有闲暇,她就捧着文学名著和杂志阅读,她的文学梦一直悄然地蛰伏在心中,她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唤醒……

姻缘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一天,廖富香在《四川青年报》上看到了一则“文学交友”启事,她的内心开始不平静了。20世纪80年代虽然文学火爆,可在廖富香的周围,她还没有遇到这样的朋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么?她毫不犹豫地寄去了5元的会费,希望能有文学青年和她相识交友。她担心,我爱好文学,可是至今没有发表一篇文章,会有人和我交朋友吗?她在忐忑中等待着。她甚至想,自己将来的白马王子也应当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有相同的志趣才能心心相印。

一个多月的等待,有5名文学青年向廖富香写来了热情的交友信。廖富香把回信当做练笔的机会,总是字斟句酌地给朋友们回信,交流读书体会,探讨写作技巧,她真诚地拜他们为师。在这些鸿雁传书的朋友中,其中有一位是军人,在陕西某部服役,他们彼此书来信往最为密切。每次,廖富香从那军营的来信中总能嗅出点特殊的味道。她从小就羡慕军人,喜欢军人。几天收不到军营的来信,她心里就不是滋味,她发现,军营已经牵走了她的情思。文学,把两颗年轻的心连在了一起。她看着这位军人的照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军营中的他。

思念是甜蜜的,等待是漫长的,终于,在军人的一再恳求下,廖富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部队去。父亲反对,这千里迢迢的,再说,你们又没有见过面,仅凭几封信你就去部队找他,这可靠么?不行!要不,应该他来我们这里。妹妹们也不赞成她去。她说,你们就放心吧!我信得过他!再说,要他来我们这里怎么行,他要执行任务呀!部队有部队的纪律。

廖富香来到了陕西男友服役的渭南某部队,刚巧男友所在的部队整装待发,要

开赴边疆执行重要的任务,两人见面不到半个小时就分别了。男友拉着她的手深情地望

着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看着男友依依不舍的样子,快人快语的廖富香只说了几个字,你走吧,我等你!望着男友离开的背影,她的眼里满含泪水,这背影长久地定格在她的脑海里。

回到家里,廖富香就给男友所在部队写信,可是一连几封都没有收到男友的回信。几个月过去了,廖富香给男友所在部队写了十余封信,都石沉大海了。在这些苦苦等待的日子里,廖富香还在坚持写信,只不过这些信再也没有发出去了。除了写信,她就成天看书,在这些孤独寂寞的日子里,在这些思念牵挂的岁月中,只有文学和她相依相伴。两年悄然地过去了,没有男友的半点音讯。

父亲看着女儿成天愁容满面,就劝道,孩子,那个小伙子都几年没有消息了,说不准在部队牺牲了。要不,他怎么不与你联系啊!你还是实际点吧,这么大了,就在本地找一个对象好好过日子吧。

听了老父的话,廖富香埋葬了那段甜蜜而又心痛的初恋。可她还是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寻找自己的爱情,因为那5名文学青年中的河南籍青年张田生闯进了她的心田。青年教师张田生的缱绻深情打动了她那颗受伤的心灵!

可是,他们双方的家庭都反对这门亲事,但,文学这个灰姑娘却使他俩的心已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张田生不顾家人的百般阻挠,放弃了教师这一职业,来到茶店镇胜利村廖富香的家里,和廖富香过起了男耕女织的是生活。

没有房子,廖富香和张田生就借住在村里茅草屋里。他们俩白天你挑水来我浇园,晚上,就着昏暗的灯光一起看书写作,生活尽管清苦,可是有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他们觉得生活得美满幸福。

不久,廖富香怀孕了,张田生不让她再下地干活了。她就成天呆在家里看书。一天中午,她刚午睡醒来,小妹来了,在她身后,走来一个陌生高大的青年男人。廖富香愣了,他就是那个失去踪迹的军人,他就是她的初恋,这不是做梦吧,梦中常常出现的男人刹那间站在了自己的面前,这个虽只见过一面,却令她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男人……,你,你出现的太迟了,她几乎要惊叫起来,但,她很快抑制了自己的情感。当四目相对时,他们是那样的平静,面对现实,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都明白了,军人默默地缓缓地向廖富香行了个军礼,向村外走去,消失在廖富香的视野里,只有那个高大的背影像一樽铁塔伫立在她的眼前,她陷入了深深的长久的思索中,这就是关于战争与女人,军人与爱情的话题……

磨砺

儿子渐渐长大了,家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的抚养、读书,购买房子这些花销很大,单单靠在农村种几亩薄田难以为继。廖富香和老公商量决定趁年轻都出去闯一闯。

于是,在1993年廖富香和老公都到龙泉的洛带镇一带打工。廖富香进了一家工厂,刚进工厂时,一连几个月都成天泡在厂里,三班倒的时间不仅机械,而且劳动强度很大,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比在家种地还要累。这且不说,下班后,她没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支配的了。她住的是集体宿舍,七八个女工挤在一间寝室,而且还是上下铺,大家就在那么一点空间里忙碌。廖富香晚上看不了几页书就要关灯了。没有办法,她只得等大家睡了之后,打着电筒窝在被子里写看书写日记,廖富香的工厂日记有好多是这样完成的。在此期间,廖富香还忙里偷工,参加了中文专业的大专自修,经过三年的业余苦学,拼搏,她顺利地拿到了中文专业的毕业证。

廖富香在这家厂里整整干了十几年,她由工人到组长,再到后来厂里的出纳会计,每做一项工作,她都是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只是她心中一直纠结的一个梦无法释怀,这就是:文学。

后来,厂里产品出现了滞销现象,需要人跑推销,她主动放弃了财会工作,向厂长请缨要去跑推销。推销没有固定的工资,甚至一跑几个月分文无有,还要倒贴一些车船费。丈夫替她担心,劝她不要冲动。廖富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我去跑推销,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今后的文学创作积累生活,实现你我心中的那个梦啊。丈夫二话不说了,他理解她;他们心中都有那个梦,他支持她。看着支持自己的丈夫,廖富香暗暗想,总有一天,我的梦想会变成现实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动笔,但我的心一天也没有停止思考。

廖富香和丈夫经过近10年的拼打,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们告别了村里的小土屋,在龙泉驿欧鹏大道购买了房子,十几万的房款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些债,但他们终于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有时从厂里回到城里的家里,廖富香的心里格外兴奋,她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看书了。

一次,廖富香去云南某地跑推销,闲暇时,她来到了云南边陲,她看到边防战士手握钢枪在巡逻,她来到边境,站在写有两个红色大字“中国”的界碑旁,她的思绪再也不能平静了,那个“战争与女人”的话题在她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淳朴善良对文学情有独钟的农村姑娘阿雯和同样爱好文学的青年军人程一民书来信往,共同的爱好使他们相识相恋,他们虽然没有见面,但他们的爱情牢不可破。可是,程一民要到边疆执行任务去了。阿雯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千里迢迢赶到部队探望成一民。见面不到半个小时程一民就随部队走了。这一走,两人的生活就因此而改变了。等到几年后他们再见面时,生活已经迫使他们做出了另外的选择,留给他们的只有深沉的回味……这,或许就是生活对他们的磨砺吧!

收获

2005年,一直蛰伏在廖富香心中的那个梦苏醒了。他终于把那个关于“战争与女人”的话题演绎成了《硝烟中的女人花》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她开始在键盘上敲击文字了。

几乎没有什么提纲,因为在廖富香的心里这部书稿已经构思了20多年,程一民,阿雯的欢歌笑语,思念牵挂早就长久地储存在了她的脑海里。没有整天整天的时间写作,但她还是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小说的初稿完成了。为了补充一些内容,她又抽出时间到云南边防采访,根据采访所获,她修订增补了一些细节,最终完成了这部16万字的长篇小说,书名改为《守望幸福的女人》。

写作的时候她根本没有想过发表的事,可是小说写出来了,自己的心愿了结了。静下心来想,写得怎么样呢?怎样把自己的作品推出去?别说作家就连喜欢文学的人除了丈夫她谁也不认识,更谈不上出版社杂志社的编辑了。作品写出来了总是要给大家伙看的,丈夫提醒她,找不到纸媒发表就在网上发表嘛,只要有人看就算成功了。于是,廖富香就把作品挂在了网上,出乎意料的是,点击率高得惊人,网友们给这部小说很高的评价。网友们的鼓励和肯定给了廖富香很大的信心。直到几后来,廖富香看到了一个消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电部、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中,“百位农民作家,百部农民作品”正在征稿。廖富香把这部小说又字斟句酌地修订了一遍,才兴奋地忐忑不安地寄出去。不到一个月,她就收到了组委会的入选通知书。望着入选通知书,廖富香激动地哭了,这份没有收获的爱情终于在文学中收获了。廖富香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由国家出版社出版了,而且她还拿了版税。这部小说是四川省入选的两部作品之一。廖富香不仅自己成功了,而且还给四川赢得了荣誉。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立刻引来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成都、龙泉驿的一些作家,他们纷纷拜访廖富香,甚至羡慕廖富香,处女作就由国家出版社出版,拿版税。现今的文坛要出一部书是何等艰难,许多作家写的书只能自费出版,自已销售。出版社给的样书廖富香一下子就赠送完毕,还有一些朋友索要样书,廖富香不得不卖自己的书再赠给朋友们。

写作给廖富香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她常常是一边写作,一边听音乐,她觉得,写作不是在劳动而是在放松自己,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心里就特别的愉快!

在写作《守望幸福的女人》的同时,廖富香就开始定位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她知道,写小说不仅周期长,而且出版难,不应该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写什么呢?她看到了很多电视台在征集剧本,对,就写剧本。她在网上看了别人写的几个剧本,就开始写作。她一气呵成写了两部电视剧剧本,投给了四川电视台,只几天功夫,四川电视台的周雪珍老师就给廖富香来电,剧本可用,但要修改,经过周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廖富香的反映商战题材的电视剧《软肋》在四川电视台播放了。另一部剧本周老师推荐给了重庆电视台的《重庆麻辣烫》栏目,也被采用了。之后,廖富香收到了两部剧本的一千多元稿酬。

从此,廖富香创作剧本的热情更高,一年下来所挣得稿费收入竟然比自己的工资高得多。2007年,廖富香干脆辞去了采购员的工作,横下一条心在家里当起了自由撰稿人。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廖富香的心潮水似的不能平静,她看到那些处在苦难中的同胞,心里疼痛难忍。没有谁号召,廖富香主动到街道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回来后对家人说,我要到灾区当志愿者。儿子和丈夫坚决反对,因为此时她还在病中。儿子看到母亲难过的样子说,你身体不行去不成了,我替你去还不行吗?廖富香拉着儿子的手欣慰地笑了。她交待儿子,把每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日记传给她,她读着儿子的日记仿佛自己置身到了灾区,和那里的父老乡亲同呼吸共命运……

不久,廖富香只身到汶川灾区采访,为德阳电视台采写了反映抗震救灾的系列剧本《生死不离》《天使,你别流泪》《舅父、姑妈,我们永远是一家》等5部。这些短剧远远不能把廖富香的情感表现出来。之后,她再次到灾区实地采访。她深深地感到,在大灾大难面前,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的百姓,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大爱无疆,震撼寰宇,这种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令世人瞩目。她的创作灵感喷发了,在采访的途中,廖富香就在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上敲出了长篇小说《国家血脉》的故事梗概和写作提纲。

廖富香在写剧本保证稿酬收入的同时,开始精心酝酿,潜心写作长篇小说《国家血脉》了。她虽然写得顺利,但心情很沉重,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像电影镜头一样萦绕在她的脑海里,写到动情处,眼泪滴在键盘上……。两年之后,26万字的《国家血脉》几易其稿,终于杀青。来不及分享创作之后的喜悦,她还觉得意犹未尽,又根据这部小说的部分内容改编了电影文学剧本《生命0.1》。面对着这两部作品,怎么办?她把《国家血脉》又晒在了网上,这部凝聚着廖富香的心血之作,在网上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扬,点击率一路飙升,好评如潮。幸运之神再次握住了廖富香的手,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相中了《国家血脉》,很快就与廖富香签订了出版合同。该社社长诚恳地对廖富香说,这是一部展现国人凝聚力的厚重之作,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我们虽然给你的版税不高,但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推荐这部作品参加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一席肺腑之言让廖富香感慨不已。同时,经过网友们的推荐,《国家血脉》参加了福建省政府,福建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海峡两岸文学拉力赛角逐,获得了优秀作品奖。电影剧本《生命0.1》也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核立项,有投资方已经找到廖富香商量拍摄事宜,有望被搬上大荧幕。

廖富香在文学之路上长期准备,创作之路虽然起步晚,但走得扎实,轻松。新闻、杂文、小说、散文、随笔、传记、故事、纪实等样样涉猎,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几年来,她遨游在小说和剧本的王国里,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创作了300多部剧本,其中三部电影剧本通过国家立项。这些电视剧,栏目剧,情景剧,方言剧分别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广东、贵州、陕西等全国50多家电视台投拍播放。她的作品贴近生活,结构紧凑,构思精巧,情节生动,悬念迭出,工人、农民工、警察、街头人物、小混混、商界走卒……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回味无穷,观众看了由衷赞叹,大呼过瘾。

2012年,廖富香除了自由写作外,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巴金文学院面向全国招聘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廖富香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全国各地作家寄来的数百个选题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巴金文学院长篇小说的六位签约作家之一。廖富香没有因此而兴奋,她感到,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已经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农家女的别样年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