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有好大事
农村的日子是太自在了,生活得时间长了你会嫉妒那份随意与张扬,并生出一份莫名的冲动。最随意的事就是放鞭炮了。
住在乡下,放鞭炮应不算稀奇,因为放鞭炮的理由很多。生丧嫁娶不必说,小孩满月抓周升学,放鞭炮,建房过寿拜佛上坟也放鞭炮,有人添置一件大商品,也可能放炮贺喜,反正放鞭炮的名头很多。放鞭炮就象是农村中的有声广播,听到炮竹响,人们就不免打问一下,于是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随喜随悲跟着分担一份心情。
相对农村,城市人金贵,不爱喧哗,更看重隐私,讲究所谓的生活质量。即使邻里门对门,对方家中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一切都在悄悄中进行,生活中没有邻里的概念,关了门只是一家人,除了亲戚朋友就剩下同事了。其实每个家庭工作之余的活动都是在邻里周围,但彼此关系偏是生分、排斥,老死不相来往。所以生活惯了农村的大爷大妈是生活不惯城市的,即便子女富足,他们也乐于在农村自在。城市除了高楼大厦,人来人往,没有地方能把心思落实下来,不象农村,东家走西家串,知根知底的熟人,不需提防被骗被讹,生活苦点却愉快,哪家有事,一听到鞭炮响,就聚在一起牵个话头扯一份闲,或者凑个份子随份情。反正农村中的所谓大事,都是与鞭炮为伍的,没有鞭炮将失去许多乐趣。鞭炮号召着农村中的大小事,隔三差五就会一串鞭炮响。
我家里暂时没有放鞭炮的理由,如果说真要找个由头,马上我就有了一个理由,我和爱人结婚十周年纪念。有人说夫妻十年过了婚姻磨合期,已经趋向稳固,应该也是值得庆贺一番的。别人时髦什么金婚银婚或者钻石婚,都是一些似乎铁板钉钉,打不破的组合,我们夫妻十前就算一个木婚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只要不是火烧,可以说也是很坚固的结合,但我们这里还没有这个名目,就算创一个也未尝不可,许多花样不都是人创出来的吗?小孩子过十岁不就是一个“发明”吗?我家一个邻居,在一个上午的某一刻,突然炸响了许多炮竹,一时让人搞不清原因,这一家人还不至于凭空放炮,总是有原因的。后来知道是孩子过十岁,孩子的舅姨姑婶,都来为孩子庆贺,到底庆贺孩子什么呢?十岁孩子既未成人,又未毕业,难道只为孩子长到十岁不容易?还是只图个“十”这个彩头?大人们来聚一聚吃餐饭,但又没有听说有人隆重过二十的整数,其实二十倒应该真正的庆贺一下的,成人了,长大了,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算是真正立了起来了,算是生的里程碑阶段,可却没有人去认真对待,这倒让人想不明白,十岁实在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可能中国人跟“十”有特别的交情,除去这个我也说不明白了。
我们结婚十年,这个“十”就更应该有所表示了,但我考虑到放鞭炮也应该有人捧场的,最起码一些至亲好友要到场的,这是要人送礼的事情,自己乐意过一下,负累了别人也是不应该的,如果只是两人在家庆贺这个十年,还是买个小礼物为好,放鞭炮是要聚一聚一些气氛的,没有来人,鞭炮也会显得冷清,农村的鞭炮除上坟外,应该都有酒席陪伴的。一家有酒百家知,喜气是洋溢在邻里之间的,所有我短暂起的我的“木”婚十年,还是不放鞭炮的为宜,自己消化在两个人心里。
放鞭炮是把事情扩大化,通过另鸣响把事情张显开来,这是城市所不具备的,在我写下这小文时,耳边仍是有鞭炮在响,鞭炮的炸响穿开越地,几里路可闻,所以一贯寂静的乡村,除去狗吠鸡鸣,就是很有人味的炮竹,从那种急缓强哀中分辩出一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