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那一曲 灵魂的漫歌

那一曲 灵魂的漫歌

2013-10-23 19:45 作者:小乔 阅读量:4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觉得她那样的女子,是该结束肉身的折磨,去另一个灵界的。所以,倒成庆幸了。为了一段遗憾活着,更累……

极喜欢她,那个女子。

少女时期,通过评书“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知道了她.曾为她和高君宇的爱情故事而落泪,为她的才情所折服。她的那些个激情洋溢的生活片段和凄美绝伦的爱情让少女的我充满了憧憬和渴望。二十多年来,石评梅,高君宇,陶然亭这些个字眼早就深深的烙在我的心海。

高君宇,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石评梅,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女作家、诗人.

“迅乎如慧星”的石评梅,富有才华却早逝。她的创作生涯只有短短的七年,可她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时极其丰厚的,尤其是在诗歌散文方面。

君宇和评梅互生情愫,可是他们之间却隔着万水千山。首先,评梅的因初恋的挫折而形成的独身的想法,再就是高君宇早就有了包办婚姻。评梅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怎么愿意去伤害一个人,来成全自己的幸福呢,因此他和君宇之间只保留着那纯粹的友谊。终于君宇和前妻离婚,评梅终于敢丢弃懦弱,勇敢面对爱情的时候,君宇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他们的爱没有因为君宇的离开而结束,在评梅那里,这种爱得到了升华,君宇虽然走了,但他的灵魂却和评梅朝夕相处了。她说:“我相信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于宇宙之间,你是和我同在的。”在这一时期,她创作了大量催人泪下的作品,由于长期的悲伤,评梅在27岁时因突发性脑膜炎撒手人寰。

为高石的恋情而痛惜,伤感之余,也为他们庆幸。评梅何其有幸,生逢君宇,君宇若无评梅,也只是空度一生。虽生不能共枕,可死后方同眠,已铸就千古佳话万世情碑,也算是一种幸福吧。这比起那些寻寻觅觅终其一生寻觅总无果的人终是幸运的。

看她的文,那样三两的好友凄清的聚会让我觉得羡煞了。评梅和冯沅君、苏雪林、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在她死后朋友们实现了她“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把她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边。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卢隐还以高石爱情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象牙戒指》……有友如斯,夫复何求呢?

这些天一直起伏在她的文字中,只觉她的文绮丽哀婉,委婉细腻,悲但不怨,读时,不是想到悲伤,只是被她真挚的情感感动着。她抒发感情总是那么淋漓尽致而又热情奔放,文中众多的感叹号足以说明了。以前,看过许多写水月,花柳的。而评梅也有,她笔下的是海。倒是让人看过翻起几层大浪的。她的思想总是能那样轻灵的,以至于我们会同她一同幻想那样文字里包含的情景,实的,虚的。而她文字古味十足,是应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吧!是我喜欢的。倒是今人,说话太白了,委实浅薄了很多。

读到后来,也觉得她那样的女子,是该结束肉身的折磨,去另一个灵界的。所以,倒成庆幸了。为了一段遗憾活着,更累……

“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一遍又一遍,徜徉在这些文字中。

生如夏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那一曲 灵魂的漫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