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筝
很喜欢古筝,却常常少有机会听到,因此就落下了一个缠缠绵绵的古筝情结。
对于古筝,我知之甚少,我喜欢古筝,其实纯粹是喜欢它美妙的声音,喜欢那种清越脱俗的声音,喜欢那行云流水般浅浅低低的旋律。在所有的乐器中,古筝绝不能划归浑厚的一类,它是娇柔的而不含混,就像山涧里潺潺的溪流,“叮咚,叮咚……”没有来势汹汹,却脆生生的直撩人的遐思。
第一次接触古筝的声音,是在多年前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有一个仕女舞蹈的节目,伴奏的就是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最初流水一般的筝韵里,在袅袅升腾如梦幻般的烟幕后,一群阿娜多姿的古装仕女姗姗而来,长长的水袖,轻盈的腰肢,和着春、江、花、月、夜五个层次铺开,而又相互交融的筝曲的意境翩翩起舞。仕女们樱唇上挂着淡淡的倩笑,美目里蕴含着浅浅的流盼,在轻烟飘渺如蓬莱仙境的舞台上,幻化出无数个美丽的意象,演译了“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淡雅空灵的境界。
我想,我当时肯定被那曼妙的舞姿给迷住了,以至于忽略了那婉转轻柔的古筝曲。直至后来有幸听到一盒古筝曲的磁带,摁下放音键,一种清越的声音穿越时空而来,婉转处如“间关莺语”滑过花底,低沉处又如“冰泉冷澈”般凝绝。有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有花飞花落、猿啼鸟鸣,有西风古道、细雨孤骑……如此的妙有,如此的不可言说。我才明白,晚会上那曼妙的舞姿,那女性的万般娇柔,那出神入化的意境,原来全在古筝如花的音符里了。
由此,我开始关注古筝。古筝的声音很幽婉,而且很恬淡,淡得像一抹哀愁,叫人一下子想到梁祝的十八相送,想到伯牙子期的亘古之交,想到阿炳的苍凉与寂寞,想到凄凉的《广陵散》……“暗淡销魂者,一别而已矣”,翻读着古人,心灵与古筝共鸣,这何曾不是一种销魂之举呢?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近年来,杭州的西子湖畔流行古筝,常常有众多的弹奏者,对着青山碧水,对着一湖的波光云影,纤指轻拨,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无尽的闲情逸致,这是多么高雅的时髦或流行啊?令我为之倾倒,并傻傻地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现在想来,作为一个七尺热血男儿,虽然是不可能的,却也算是对自己古筝情结的一个宽慰吧。
我喜欢古筝的声音,就像最后一片黄叶执着地固守着秋天的枝头一样,没有任何理由。9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