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赏月之四更山吐残夜楼明

赏月之四更山吐残夜楼明

2013-10-22 11:36 作者:黄河飞瀑 阅读量:3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斜月迷离,有时使人精神恍惚,有时让人缠绵悱恻。喧嚣尘世,芸芸众生,知音难遇,壮志难酬,唯有与月作伴,吐露心声:

唐朝诗人韦庄:“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除了天上的月亮,我的满腹理想实在没有别人知道了。

李白:“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饮酒,没有人来陪伴,只好将明月和自己的身影都视为朋友,可以相见,此时的诗仙是何等的孤苦伶仃呀?

宋朝诗人辛弃疾:“谁共我,醉明月”。你走了之后,又有谁来与我共饮,醉看明月沉浮呢?

世事更替,有人得志,也有人败落,追怀往事,令人黯然神伤:

三国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没有用武之地,却时常遭兄妒嫉陷害,以至精神恍惚,他笔下的月色也跟着“徘徊”不定:“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虽然有明月高照,但因诗人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所以此时的月色也充满了迷离的神态,无法看清她的本来面目了。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主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之君,怕见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多少往事追忆起来让人痛不欲生。

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湘云的盈联:“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在寂寞的深秋之夜,白鹤的影子从冷气嗖嗖的池塘上一掠而过,月亮发出阴森森的寒光,埋葬了渴望温暖的诗人的灵魂,此时的月亮是多么冷酷无情呀?

借月舒怀,探寻哲理,充满了趣味色彩:

明朝文人周正从小弱视,有一年参加殿试,主考欺他是个近视眼,不看其卷子就提笔批道:“单翅鸟不能凌云”,周正见批忿然对曰:“半边月仍照乾坤”。主考官大惊,不得不刮目相看。

明代诗人王阳明《蔽月山房》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广西桂林象鼻山水月洞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既生动有趣又饱含哲理,令人叫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月娟娟撩人心绪,对月怀人,相思之情如月之流辉,悠悠不尽,令人生怨:

唐元稹:“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月光洒在西厢下,痴心的人儿在等待,凉风徐吹,门扉半开,正好等着情人来,可心上的人儿你为什么还不来?

唐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因思念伊人,容颜渐渐憔悴,如同十五的月亮过后,夜夜都在减退着清丽的光辉,感情之深,思念之切,令人动容。

唐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色皎皎,寒光露露,在这个清丽秀美的秋夜里,是谁在吟唱感旧怀人的相思之歌呢?

毛泽东:“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是毛泽东1921为杨开慧写的词《虞美人枕上》里的句子。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他不得不离别感情笃深的爱人,望着天上残缺不全的月影,思念之情如滚滚江水奔腾而来,怎能不使人流下伤心的眼泪呢?

月是故乡明,谁人不怜故乡情,万里归心对月明。思乡使人感慨万千:

大诗人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明月在天,人各一方,对着良宵美景,远离家乡的弟兄们同时流下伤心的泪水,那里还有心思饮酒赏月呢?

李白的思乡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寂寥的秋夜里,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床前的地面上,迷朦中望去,像是铺了一层白霜。顺着这层“皑皑霜雪”向上寻觅,看到了天上那一轮光碧涵辉的月亮,如此玉貌妖娆的月色,对身居远水他乡的游子来说,不是惊喜,而是悲恸,只身孤影使人倍感空虚,此时最容易想到家乡亲人的温暖,绵绵乡思让诗人的头慢慢低下去,不由地发出几声无可奈何的长叹。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赏月之四更山吐残夜楼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