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镇新韵
儿时我最向往的地方就是家乡的阳城镇,因为那里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但是去小镇有七八里的土路,还要翻过一座木吊桥,更何况本村有一个小女孩阿娇在一次雨中去买火柴,过木吊桥时,连人带伞滑进了奔流的水中。因此我只能在梦中去构画小镇的倩影,盼望着自己能早一天长大。长大后就可以像大人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到小镇上转转,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
考上中学的那一天我高兴极了,因为中学就设在镇上,可过吊桥时我的心也吊在了嗓子眼,两腿软得只颤抖,从缝隙间看流动的河水,觉得自己的脑子也在流动并哗哗作口向,但桥的那一头有我向往的小镇,小镇里有我朝思暮想的学校。我只好趴下去爬着过去了吊桥,等到了桥的那一头时,我已经紧张得出了一身热汗。第一眼看到小镇令我非常失望,远不及我梦中的小镇美丽。虽说市场已经开放,粮票、布票什么的都像秋天的树叶一样纷纷飘落,但小镇丑陋得令我厌恶,整个小镇只有一条窄窄的街道,街道两旁高大的杨树也遮掩不住街道两边的臭水沟,臭水沟里漂满坏瓜死鸡儿烂菜叶子,街道北边除了供销社的一排墙上画有毛主席头像和写有毛主席语录的房子外,其他卖油条打烧饼干什么的全都是烂油毡破塑料布搭成的窝棚,窝棚又低又小又脏又乱,犹如逃荒要饭的一般布满了街道的两边,这真的是我向往的小镇吗?可事实不容我怀疑,于是进入中学后我很少上街,在闪烁的烛光中,想从书本中寻找一支神奇的画笔,重新描画自己梦中的小镇。
几年的辗转求学后,我重新回到了哺育过我的母校中学任教。一下客车,我怔住了,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木吊桥让位于钢筋混凝土大桥,这不是梦,这比梦更美,小镇真的返老还童了,从一个老妪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街道是宽得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大卡车的水泥路,路的两边是两条带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栽的是长青树,花坛里栽满了月季、美人蕉等许多品种的鲜花,浓郁的花香代替了往日冲天的臭气。花坛的外侧是人行道,过去的臭水沟如今看不见了,其实它就在人行道的外侧,变成了下水道。路旁高压线构成一个五线谱,广播喇叭和那鲜红色的路灯
就是那欢跃的音符。那些窝棚也摇身一变,就是两排小洋楼,并且贴上瓷片铺上了琉璃瓦。门口上挂满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店铺名,过去的水坑填上后建成了一个集贸市场,一片闲置的荒地变成了繁华的菜市场。
摩托车和各种小汽车在小街的街道上穿梭,织成了五彩缤纷的花裙子,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彩发,小镇舞起来了,踏着愉快的节拍哼着欢快的流行曲,昂首阔步地跨人城镇的行列,进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