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端午节话粽子

端午节话粽子

2013-10-23 18:36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4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习俗。关于粽子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楚国被秦国灭亡,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这时,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以后,百姓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据《初学记》中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夜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现代的粽子。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称“九子粽”。清代诗人吴曼云,赋诗一首赞美九子粽:“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附荤素两种粽子包法

四子五花粽子

主料:糯米1000克,五花肉(带皮肉)1000克,粽叶500克。

配料:莲子、枸杞子、枣、栗子、花生仁。

做法:

1.将五花肉切成25块,注意肥瘦搭配,放入青岛特级酱油、三匙白糖、一匙盐,拌匀后腌制1-2天待用。

2.粽叶提前1-2天去根先用冷水洗净,煮开20分钟,放入水中。

3.取糯米1000克洗净,淘净沙子,即可备用。

4.取2-3片粽叶,先放米、放肉块、再放米,然后再加上上述全部配料。5.包好后,放入高压锅出气后煮15-20分钟即可。

另一种配料的粽子

主料:糯米1000克,粽叶500克。

配料:莲子、枸杞子、枣、花生仁、果脯、枣泥(豆沙)、草莓酱、葡萄干等。

做法:同上。功能:健脾安神,清心泄火。

相关文章关键词

《端午节话粽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