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人的高贵
“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台湾作家刘继荣上中学的女儿如是说。这一语,道出了鼓掌人的高贵。
熙熙攘攘的世界,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士人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英雄的壮志,“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是不甘平庸者的心声。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向往光环笼罩、横刀立马的人生。
作家二月河说:“我不想汹涌澎湃,我只想静静流淌。”汹涌澎湃的人生是彪悍的,静静流淌的人生是淡然的。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静静流淌的,他们的生命流淌着最原始的高贵。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谦逊,低调,具有别样的人格魅力。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萨特不为盛名所累,不为盛誉所动。他一向拒绝官方荣誉,认为作家应该拒绝被转换为机构,于是,断然写信拒绝瑞典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奖项。他抛却了社会的功利性,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犹如一位辛勤的老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于是,他成了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他的生命之水一直在静静流淌。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够读懂那些孤独寂寞的灵魂。“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伯牙鼓琴,子期为之倾听,于是,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傲骨如君世已奇”“爱君诗笔有奇气”,敦敏、敦诚懂得曹雪芹先生的苍凉,与之诗作往来,为之撑起了繁华落尽后那片寂寥的精神天空;“自古佳人多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蔡锷将军打破了世俗的偏见,欣然为小凤仙写诗。那些孤寂的灵魂因为有鼓掌人为之拍案,便得到了永生。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世界寂静的一角生存,不是偏安,不是沉溺,而是不愿被打扰,不愿被提起,只愿静默着,做一朵淡淡的雏菊,却又不孤芳自赏。他们不愿做英雄,因此,停止了奔跑的姿态,只愿为奔跑者喝彩。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一颗淡泊、勇敢的心。他们拒绝世俗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他们穿越世俗的目光,坚守内心的信仰;他们逾越世俗的围墙,丰盈最初的仰望。
如此,他们便高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