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英雄死在路上

英雄死在路上

2013-10-03 16:21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2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成年的雄鹰为了沿袭自己的生命,忍痛拨掉了自己身上的羽毛让其再生,将自己长长喙在坚硬的岩石上撞断让其再生。这些是人们知道的。但鲜有人知雄鹰暮年之时,是有着惨烈的悲壮的一举的。那就是它不肯老死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晓得自己生时不多,就不想苟延残喘下去了,而是掠动着惊天动地的翅膀,将自己老迈的刻满了岁月痕迹身体,狠狠地向一面陡峭的坚硬的悬崖撞去……在新疆,我多次来到撞鹰崖,望着天空中矫健的飞行的苍鹰,不由得感慨不已,产生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壮烈情怀。

我多次提到这句诗意无限的话:英雄死在路上,美人眠于花下。之于美人眠于花下,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你想啊,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和鲜花共眠,那是何等的匹配和相得益彰?由此产生的审美效果,足以擦亮人们惊奇的眼球,足以让人扼手叹息,产生怜香惜玉之情。当然美人眠于花下,最好是片刻活一夜短眠,而不是长眠,这样从晨光里苏醒之后的美人,从鲜艳的花丛中慵懒的抬起头来,眨巴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很妩媚的微微一笑,那是何等的摄魂压魄、美不胜收啊?

而说到英雄死在路上,就不那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了,起码不容易被少数人理解和接受。这不仅仅是贪生怕死,更不仅仅是肉眼凡胎已经习惯了习惯性死亡,既自然的终结或死亡。中国有句常言,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痛苦得生不如死,没有了回天之术,但依旧顽强地挣扎在这个世界上,好象只有这样,才叫捍卫呵护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我却不以为然,既然已经痛苦到生不如死了,既然苟延残喘的身体如风中将熄的蜡烛,何不潇洒果断一点?让捆绑在沉重肉体上的痛苦和折磨随风而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比较赞成安乐死的,虽然没有雄鹰最后那壮怀激烈的一击,但起码不是一个懦夫,满眼悲凄和无奈的躺在床榻上,耐心的等待着那苍凉的暗淡的生命日落。

然而,我最想表达的并不是这层意思,我想表达的是英雄死在路上。抚今追昔,古往今来,这样的英雄总是让人荡气回肠,总是让人怦然心动。项羽如此,韩信如此,荆柯如此,岳飞更是如此。提及他们的一世方名,我们总觉得热血在涌,总觉得战刀在皮鞘里呼之欲出,总觉得一颗心在热切的怦然跳动。在英雄面前,我们不得不垂下高贵而卑微的头颅。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一些血性,少了一份责任,我们多得是贪生怕死或苟且偷生。我们可以昧着良心不愿意捍卫正义而见义勇为,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冒险,我们更乐意习惯的死在自己安逸的床上!毫无疑问,英雄比我们更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比我们更为捍卫或呵护生命,所以他们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所以他们面对邪恶可以挺身而出慷慨赴死。

所有死在路上的英雄,都可以成为一座高山,或一道醒目的路标。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内心深处的血性和激情,已经被庸常的琐碎的太平的生活给抽走了呢?这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是做英雄还是做狗熊,是轰轰烈烈还是碌碌无为,怎样拿捏都是自己的事情。只是在这缺少英雄的年代里,我多么渴望有更多的壮勇之士,能够在人们危难和邪恶挡道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这样那些长眠在路上的英雄们,当可以含笑九泉了。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誓死如归,如果我们能够明白死亡是另一种诞生,那么就可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可能舍生取义奋不顾身……果真如此,我们就已经抵达英雄的境界了。遗憾的是,更多的人宁可老死在床上,也不愿意自己无足轻重的小命伤到一根毫毛,也要耐着性子活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140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英雄死在路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