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 小村轶事------宝哥抓阄

小村轶事------宝哥抓阄

2013-10-04 03:12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3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宝哥年届四十,老牌子高中毕业,只是那时刚恢复高考,自己没有跃出农门,在小村务农,后来娶妻生子,生了一男一女,靠自己勤奋劳作和谨慎节俭过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宝哥的两个孩子都聪明伶俐,从上小学起,一直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和赞扬。他儿子尤其在各科学习都很突出,被一致公认为是棵好苗子。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刚上小学不久,他就认识了好多字,甚至人家墙上挂的书法条幅上面的书法字、繁体字也认识不少,对大家熟知的那些古诗词解释起来头头是道。好多知识,也没有谁教,不知怎的他就能够领会,村上人都看好,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这样谁都感到好奇,哪怕是在半路上遇见,都要搜肠刮肚地找几个问题考考他,结果好多人都发现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几乎难不住这个孩子的。

他上小学的那阵子,我已经当了老师。虽然没在他读书的学校,但每次回到村庄,遇见他的时候总是感觉他的与众不同和好学好问。因为一般的孩子,假若遇见我就会装作不认识,即使打了招呼,也就罢了。他遇见我的时候,总是热情主动地走到跟前打招呼,还要停留一会儿攀谈,询问某个历史故事、人物掌故或者诗词美文。我就常常感叹,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如此好学,如此成熟。

后来到了初中,他一直是年级的第一名,转眼初中毕业,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报考小中专;二是上高中。大多人认为小中专已经明显降温,上出来就业前景没有保障,不像前几年包分配,还是上高中前途宽阔。但宝哥在这时候就没有了主意,今天感觉上中专划算,明天感觉上高中保险,左右为难。因为宝哥是一个小心的人,前怕狼后怕虎,即害怕上了中专就不了业,又害怕上了高中还要读大学,花不起钱。这样摇摆不定中,每天端详着两份录取通知书,一直到了开学前夕非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宝哥还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问儿子,儿子一口咬定要上高中;问亲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问自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实在没地方去问了,宝哥就把自己的亲友召集在一起,斟酌半天没有达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宝哥无奈地说:那就抓阄吧,听天由命。于是写了两个纸条,一个上写上“中专”,一个上写上“高中”,揉成一团后丢到桌子上让儿子抓,儿子抓起一颗,拆开看是“中专”,宝哥不甘心,又让抓一次,结果还是“中专”,宝哥很兴奋激动地拍板:那就中专吧,两次都是这样,看来还是命中注定。最终好多亲友没有劝阻住宝哥,他铁了心认为抓阄都是这样昭示,就把儿子送到了杭州的中专学校读书。

谁知儿子读到还没毕业,中专毕业的学生大多都不好就业了,尤其端不上“铁饭碗”了,宝哥看到形势严峻,就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主意和抓阄的荒唐,但已经没有退路,只好让儿子继续读到毕业,果然,毕业后儿子只好在杭州私营企业打工,因为所学专业在家乡找不到出路,事业单位也对中专毕业的不包分配了。而就在那一年,儿子的好几个初中同学,也高中毕业考到了名牌大学,宝哥更是后悔不迭:要是儿子上了高中,肯定也是名牌大学,谁知一次抓阄,改变了儿子的认识轨道。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只好打了牙咽进自己肚子里,时常借酒浇愁,酒后泪水涟涟。

不过这是女儿也初中毕业了,宝哥因为儿子身上的教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让女儿上高中。女儿学习没有儿子那样突出,但也可以。与对儿子的态度不同,好多亲友却又认为,女儿迟早是人家的,供高中大学花钱多不划算,上个中专找个工作嫁人完事,但宝哥执意不听,说女儿也是自己的,不能一错再错。这样女儿就上了高中,接着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了老师,宝哥才感到欣慰。

儿子在那面也算可以,业务能力强,待遇也好,只是那边消费水平高,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后来儿子自己创业,虽说艰难,但打拼多年,已经适应了那边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宝哥心中的结还是解不开,时常在接听儿子电话的时候哽咽难语。后来儿子接宝哥两口子去南方旅游了一番,让宝哥开了开眼界,回来后宝哥的心情才算是好转起来,虽然遗憾儿子没有上大学成为“公家人”,却也看到儿子总算在杭州立住了足,多少有些放心。

相关文章关键词

《 小村轶事------宝哥抓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