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火热的心预防燃烧

火热的心预防燃烧

2013-10-27 12:38 作者:洪河微波 阅读量:4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位三夏防火巡防队员的一天

今天早晨一觉醒来,看看表才五点多,本想多睡会,因为我们七点半在校门口集结,可醒来后再闭上眼却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昨天校长打电话让我带第三班九名教师去新集村委,协助村委干部开展三夏防火工作。下午我便逐一找组员通知一遍。通知时碰上第一班参加防火回来后的王丹妮老师,询问防火的情况,王丹妮笑着说很苦很累,但很有意思,又善意的提醒我多带点水,因为天热蹲防点离村庄很远,还要带上一件厚衣服和手电筒,不要看白天气温高得把人都烤熟了,一到夜晚站在野地里风一吹冻得就象掉进冰窖。反正是睡不着,不如起来转转提前作好准备,洗洗刷刷后又上街吃点包子,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回学校时还不到七点,这时刘东磊校长的昌河开着车门子早已停在学校大门口,他穿着一身迷彩服,戴着太阳帽挎着望远镜蹲在路边。我问他这望远镜是哪儿来的,他说一次外出旅行时买的。当时说是高科技的军用夜视镜,他一试果然几百米外的树通过望远镜就象被拉到眼前一样清晰,就心动了,可一问要六百多元,最后几个人经过讨价还价,八十多元买下来。可后来到了夜晚拿出来根本什么都看不到,觉得上当了,差点摔掉。没想到这次却派上了用场。

七点多时,巡防人员陆续到齐,每组都配几个女教师,我们组有宋贞贞、黎丹等,她们都是刚参加工作,也是第一次参加防火。虽说纪律比较严明,但她们还是很兴奋,几乎当成了野外旅游,又是水果又是饮料又是零食,还穿着高根鞋带着小洋伞,象一群小鸟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几个男教师年龄较大些,有几个是民师转正的,家里有地,正是大忙季节,可今年防火工作严竣,也只能抽空干点活,没有一个请假的。但偶尔也闹点小情绪,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家里的主劳力,虽说现在是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麦子,但象装袋子晾晒却少不了体力活。他们上车后议论着今年的收成,麦子的价格,玉米种子的好坏和肥料的贵贱,一边交谈着一边坐上车子,车子开动一出镇子,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路两边的排排杨树,就象列队的士兵摇曳着心型的绿叶在欢迎我们,然后又匆匆欢送我们走上防火的前线战场。窗外的麦田一块连着一块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那郁郁葱葱的村庄就象一座座绿色的岛屿,与路边的杨树连在一起,组成一道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山脉。一辆辆大型联合收割机就象一艘艘渔船,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带着轰鸣的机器欢笑声在麦海中坚定而缓缓的前行。人或立或行在广阔的麦田中就变成了一尾尾欢快的小鱼畅游在海洋中,那一派丰收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幅让人欣赏不已色彩鲜明的乡村油画。

二十多里的路程说话间便到达了目的地。车子还没进村委的院子,就看见两个戴红袖章的人站在门口,车子一停他们便迎了上来。那个又黑又胖的边走边介绍,他便是新集村委支书周文彬,那个高个白净的是县委武装部的包村干部刘国恩,还有一个驻村乡干部万黎明回乡开会去了。村委是一个破旧的大院,院墙高高低低的一点也不齐整,墙根下长满了荒草,院内有两排老式的砖瓦房,墙上还残留着“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老标语,与旁边楼房林立的村委小学幼儿园相比简直就象一件出土文物。周文彬书记热情的给每个队员握手,边握手边高兴地说:“热烈欢迎各位老师到这儿帮助我们的三夏防火工作,我们这儿是穷乡僻壤条件有限,接待吃住方面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我们到院子后,只见有几个高大的松树,松树浓厚的树阴下放着一张低矮的小木桌,木桌虽然没有漆但也老得看不清原来的木纹,桌子上放着一盒帝豪烟和几杯绿豆茶,桌子后放着一条长木凳。县委干部刘国恩散了一圈烟说,渴了可以喝自己熬的绿豆茶,降温清火防暑,比什么绿茶之类的饮料有味。刘国恩转过去坐在小凳子上,讲了自己已经下乡五天了,麦子一黄就下来开展宣传工作,挨门逐户上门宣传点燃麦秸的危害,并签定承诺书。因为现在农村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麦草的主要功能是喂牛,牛耕地用不着没有人喂,再一个就是当柴烧煮饭,可现在农村好好的柴禾也烧不完,前几年用煤现在都用煤气,都用电。造纸吧,因为污染问题县里关闭了纸厂。麦草没有用,留在地里影响秋庄稼生长,拉出来堆没处堆没处放,所以烧麦秸现象越来越严重,后来基本上没人拉全部就地焚烧,所以每到麦收过后,夜晚点烧的麦草烧红了半边天,烟呛着人在屋里睁不开眼直流泪,吸一口空气便烫得喉咙痛,飞扬的麦草灰飘落下来就象下了一场黑雪。大家都知道焚烧秸杆有危害,可不烧没什么用,烧了图个方便不说你不烧人家烧。

今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三夏防火的源头,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把老百姓心里的火给他灭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焚烧秸杆的危害,一是危害健康,二是容易引发火灾,以前点麦草烧麦子烧树烧四轮烧房子的都有,而且火易燃难灭,三是焚烧烟雾严重影响交通和航空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和周围环境,麦草不烧反而有许多好处:A能减少蒸发,增强土壤的保水功能,B能让土壤疏散,预防板结;C能减弱光照强度,杂草少生;D能让土壤进一步熟化。若焚烧秸秆造成损失的,经查实依法经济处罚和行政拘留。为强化效果,另外,还采用电视滚动字幕散发宣传但,悬挂横幅标语,进村张贴标语,开大会宣传,出小黑板报,挨门逐户的走访,为进一步落实严禁焚烧秸秆的宣传工作,我乡还组建了由十辆面包车二十辆摩托车声势浩大的宣传对,只要有路能走得地方都去宣传来营造声势。效果达到从一岁小孩到八十老翁,只要能动的人都知道焚烧麦草不仅有危害还有危险,还要违法。因为县乡村干部不够,今年才抽调老师壮大队伍,加强防火,甚至采取了县干部包村,乡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包地块的层层承包责任制,并且组织干部进地,检查联合收割机,要求农户使用带粉碎秸秆的收割机,让秸秆粉碎还田。第三、县里拿一部分钱乡里贴一部分钱每村至少设一个收购点,以每车不低于三十元的价格收购秸秆,资金不够信用社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然后用打捆机打成捆,把麦草出售给大型纸厂。虽然县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是新集村的防火工作一点也不乐观。新集人多地广,有五千多亩地,南面是万冢乡,西边是汝南县,很多地界都是软地边子,就是分界处连路和沟都没有,就是地头搭地头。尤其是东南坡那一千多亩地跟是重中之重,因此就那一段就设置了四个蹲防点进行严防死守,每个点共有村干部小学教师乡干部乡中学教师六人,二十四小时不空岗,轮流吃饭轮流休息。我们乡中学教师配合乡干部值白班。防火的重点时段一般是中午十二点以后,秸秆干气温高一点就着。另外一个时段便是夜晚八点以后,这是虽然秸秆潮湿但天黑不易发现,等火着起来人早跑了。个别农户觉悟低,我们的重点就是预防这些觉悟低的思想落后的农民,发现麦子收割后麦草较长又没有拉的预兆的地块及时向村干部汇报落实到户,询问其处理措施并及时进行督促。发现掂个杈子进地或开摩托车进地等行动可疑的农民立刻上前询问,及时强化宣传危害性,不能图一时方便,烧毁土壤中的有机成分,从长远的危害虽看不到可以想象到会影响庄稼营养的吸收,降低抵抗能力诱发病虫害,造成产量大幅减产。通过耐心宣传让他们知道我们来不是害他们,是政府让我们来帮助他们的,让他们从心底熄灭焚烧麦草的念头。万一发现情况首先向村支书汇报,火势小的用湿拖把和竹扫帚扑救,火势大的就用旋耕机犁出隔离圈来进行先控制不让其发展然后再扑灭。

开完会后,我根据性别和年龄把九个人分成四组,每两人一组,年龄大的和女的在离村较近有树荫的地方蹲守,年轻的男教师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去,这样还可以找共同的话题进行聊天避免寂寞,剩下我自己在四个蹲防点之间巡防。分配好任务后给每个队员发一个红袖章,上面印着两个黄色的大字“巡防”,下面是一行黄色小字“阳城镇”。我们的武器是男的抗扫帚,女的掂拖把。带上红袖章就标志着我们来到了不见硝烟的战场第一线,那鲜红的袖章像一团扰扰的火焰,点燃了我们工作的热情,照亮了我们心中神圣的责任感,我们的敌人不仅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大火,还有便是个别乡亲心中浅薄无知、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偏见,在这个没有枪炮的战场上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克服困难,争取全面彻底的胜利,做出再大的牺牲付出再大的艰辛也一定要让自己看守的麦田一根麦秸不烧,一片麦叶不燃。宋贞贞等女老师因为第一次防火,以为只是坐在车里到处转转,来的时候穿的是高跟鞋,一听说下地,就去小学校园里找老师家属换上几双旧布鞋。说是蹲防点,其实只有一个帐篷伞,这些伞都是借老百姓的旧伞,伞周围用红绳子拴在旁边的树根上或野草上,以防伞被风吹走。伞下都有一张破竹席和两双守夜用的旧被子,每个点都放有一件矿泉水。

麦收的田野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有拉麦子的晒麦子的,有拉麦草的,有播种的,有浇水的。我沿着田间小路不停的在四个蹲点之间巡视。中午的阳光仿佛也被这金黄的麦野所感染,火辣辣的热情烘烤得我脸上直发烫,有一种窒息的热烈,脸上身上的汗悄悄流出来,感觉全身上下都是热乎乎的,但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可能是第一次这么真切的欣赏这麦收的田野,近距离的领略乡村朴实的风光,更何况不时地有野兔从我们脚下惊异的飞奔,成群的野鸡欢叫着从我们头顶掠过。忙碌的农民对这些早已司空见惯,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种新鲜的惊喜,就象身心来一次热烈的桑拿那样舒服。看见戴着红袖章来回巡查的我们,忙碌的农民忘不了停下手中的活,亲切的给我们打招呼,热情的让我们喝啤酒吃西瓜,笑着说让我们放心,今年,决不再点燃麦草,以前不懂科学,只图一时的方便而忽略长远利益,今年的麦子虽说风调雨顺但病虫害却比较严重,产量明显不如以往。我们巡视时碰上情况也会上前帮他们推推车子搬搬袋子,这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没有一点虚假的客套,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有时我们发现收割后麦草没有粉碎、没有拉的地块,及时向村干部反映,村干部立马去落实具体情况,问主家有什么打算,准备什么时候采取行动。我们恨不得变成长颈鹿,伸长脖子警惕的向四周不停搜索,当发现东南方向有一股黑烟上飘时,黎丹忙用手机给我联系,说有人点燃怎么办?可能是吓坏了,声音在颤抖,我忙安慰她不要害怕,应向出事地点迅速靠拢,并及时扑救,扑救时应该站在上风头,注意个人安全。当我快速奔跑过去到蹲点举起望远镜一看,发现黑烟是种地的旧四轮因为挂档使劲油没有完全燃烧冒出来的黑烟,原来是一场虚惊。刚才一下子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了下来,心跳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回到村委大院去吃饭,做饭的是一位姓徐的大嫂,徐嫂的丈夫是一位教师,整天参加防火很少回家,家里的十多亩地全靠亲戚帮忙收种。饭是凉面条,盛在一个大铝盆里,还有两盆菜,一盆是土鸡蛋番茄汤,另一盆是凉拌黄瓜。做饭的徐大嫂告诉我们,村委本来没有伙,因为村干部都是本村的回家吃住,新建的村委也让给了村小学,平时开个会的就仍在这个破院子里。我们先用凉水洗了一下脸,洗后风一溜觉得凉爽多了。徐大嫂满脸歉意的热情招呼我们,说农村条件差,自己又做不好饭,让大家多担待点,希望大家不讲好歹,一定要吃饱,不够了再做。县里驻队的刘国恩说徐大嫂要考厨师证一定是一级的,农村家常饭烧的很有滋味。顿顿吃的让他撑得慌。徐嫂说县里干部没有一点架子,吃在一个锅里,住更不讲究,夜里衣服不脱就在巡防点帐篷伞下一躺,破被子一裹就是一夜。也许是走累了也许饭做的真的有滋味,平时一碗多的饭量,我一下子吃了满满两大碗,甚至还想吃,又怕别人笑话,就又多喝了一碗面汤。月峰因前天拉肚子,今天一热有点轻微的中暑,头晕四肢懒,徐嫂忙去村医疗室给他买来风油精给他按穴位涂抹。本想让他休息不再值班,可他只喝了一碗鸡汤后又随我们出发了,只不过我把他调到比较阴凉的地方去蹲守。

午后的田野在阳光照射下冒着雾一般的腾腾热气,明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疼,半天的奔走加上午后的疲倦,让开始时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只有一种感觉紧紧笼罩着自己,那便是如在油锅中那样的煎熬,又像是在沙漠中行走一般,感觉身上的水份全部被蒸发,而身上的衣服仿佛被烤焦,一动几乎冒出火苗来。可地里仍然有农民在收种,听驻村干部说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三十八度,我觉得午后麦田的温度还不止这个数。为防止巡防员中暑,我和村支书商量把巡防员都撤到树荫的地方,多喝一点自带的绿豆茶,再热也要坚持,哪怕把自己晒成一个稻草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时间过得像蜗牛一样艰难的一点一点的爬行。为了转移注意力减轻酷热带来的痛苦,我们谈新集的民俗,这里的人有个口头禅:“日它”,喝了新集的水“日它”不离嘴。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也有厚重的历史,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袁绍的祖坟便在这儿,最大的原来有三个,现只剩下袁绍叔叔袁安和另一个袁氏宗亲的墓。早些时候人们还可以通过盗洞进到里面,后来,有一部分海内外的袁氏后人来这里认祖归宗,重新修建墓碑,据说还准备投盗,拉院墙盖庙殿。另外还有一个历史名人便是陈胜,有史料可查陈胜起义失败后被杀,尸首就葬在周楼村后,现在除了一个土堆和一个破庙外没有丝毫特别之处。成者王候败者寇,谁也不会拿一个失败者来引以为豪。沧海桑田,历史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厚重的一页,但这一些也在历史的风雨中渐渐的模糊起来了,过去的毕竟过去,只有这片土地是永恒的,如果在这里种下庄稼就会收获粮食,不种庄稼也会长满野草,生庄稼长野草而不变的依然是脚下的一片土地。正当我们谈得起劲时,发现遥远的西南角升起了一片白烟,我们问周书记那是不是我们村的土地,周书记说是,这块土地远离我们的县界,深入汝南境内一里多,四周全是汝南的土地,只有那二三十亩是我们村的,怎么也调不过来,原准备建窑烧砖烧点,可县里不同意,因为距离远,再肥的土地也只好按二亩扣一亩分给了村民,这是一个最有意思的县中之县,就是平舆县的一块土地完全在汝南县的境内,好在附近的几个庄子都联姻通婚,所以什么县不县的在农民心目中也不太重要。周书记从我手中夺过望远镜望了望说:白烟虽浓淡只是低低浮在空中,没有上飘的趋势,那只是秸秆机在地里粉碎秸秆荡起的尘烟,如果是麦秸燃烧冒出来的烟应该是一直往上飘而不是只浮在地面上。

时间虽然漫长但也一点一点熬到天黑,天空中虽然没有了太阳,而空气依然热得烫人,不过此时树叶晃动的是丝丝缕缕的凉风。吃过晚饭后,黎丹悄悄的从村里的小集上自己掏钱买个大西瓜,抱到地里后有瓜却没有刀不知如何下手,用手掰不开,摔碎了又没法吃,最后还是刘东磊校长的头脑灵活,先用钥匙捅进去,摊后用带齿的一面一剧一拉,反复多次竟把瓜皮据开一条缝,然后再用拴帐篷伞的细红绳顺着缝子一拉,西瓜便成了两半,然后再用绳子去一块一块的拉开,天热瓜又甜,更何况是用钥匙开的瓜,总之瓜的滋味太美了,不几口便吃掉了一半,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便滑进了肚子。刘洁用吃剩下的瓜皮,先涂一下火辣辣的脸,又涂抹一下露出来的胳膊,说是大自然的红色美白霜,刚开始还觉得滋润一下皮肤比较凉爽,不多一会便手足舞蹈起来,原来黑暗中蚊子也闻甜而动,飞过来专叮咬那涂抹西瓜汁的地方,慌得她双手胡抓乱舞,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最后忙用卫生纸蘸着矿泉水反复擦好几遍才算没事。

月亮出来了,是火红火红的,气温却越来越低,我们在在野外没有一点遮挡,夜风吹得人直打冷颤,仿佛掉进冰窖一般,与白天的酷热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了取暖我们便不停的走动。

天空中稀稀朗朗的只有几颗星星在疲惫的眨着眼睛,田野里不是的有几点灯光的晃动,除了拉麦草的车外,大多是临近的巡防队员在巡视,我们用手电一明一灭晃动着互到问候,没有语言我们照样可以交流。每隔半小时,刘东磊校长便发动车打开远灯,对着前方缓缓的扫射一遍,雪亮的光就像用网拉鱼一样去捕捉可疑的星点,发现正常后便熄了灯,打开音响放一些流行歌曲,听着听着刘洁也唱了起来:“我在遥望,麦野之上……”。王玉珍在黑暗中舞动柔美的身姿打起了太极拳,朦胧的月色,辽阔的原野、凉爽的叶枫、甜美的歌声…….如一派浪漫迷人的月光太极舞,一天的紧张酷热,辛苦和疲惫被这清凉的歌声冲得无影无踪。

“有人点火”一声呼叫,我们回过头向村庄附近望去,真的有一堆火苗在跳跃。空旷的原野耀眼的火光是那样的鲜明,火堆旁还有人影在晃动。我们一边向村支书回报,一边带着拖把、扫帚开着车从地里直接飞奔过去,走进用车灯一照,原来是一群带重孝的人围着新坟在烧纸钱,看见我们故去,人群中走出一位年长者,一边给我们散烟,一边告诉我们,他们的一位长辈因病去世,今天是第三天,按当地风俗该点汤圆坟,因为都忙所以来的晚一些。不过请我们放心,他们知道焚烧麦草的严重危害,多掂了两壶水,等烧完纸火灭后没有火星时再用凉水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失火,这么晚了我们还不休息仍在巡逻,他们真的很感动。

我们开车回到蹲守点,已经十一点半,刚才快乐的情绪仿佛结了冰。是啊,麦子埋在土里,生长出麦苗结的是麦子,人要埋进土里,生长的只能是回忆和思念。万物有生有死,叶落归根,土地以它宽广的胸怀来拥护所用的人和物,物转星移时光变迁,人只有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中的一切,才能像土地那样永恒!

夜已深了,田野中的灯光越来越少,渐渐的只留下一片空旷的寂静。村支书派来守夜的人上岗后,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坐在车上,望着这宁静的田野朦胧的夜景,爱唱的刘洁又唱起了胡编的歌:“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不能让农民把一根麦草点着,农民见了我,也会感激我,感谢我们帮忙来防火…..。”

后记:由于我们巡防队员的严防死守,脚踏实地的工作,历年来焚烧麦草最为严重的新集村,没有燃烧着一根麦草,直到秋庄稼用自己碧绿装点满麦收后金黄的田野,又孕育出一个丰收的希望……

相关文章关键词

《火热的心预防燃烧》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