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无关风月,悲壮一生

无关风月,悲壮一生

2013-10-23 21:29 作者:yry 阅读量:3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无关风月,悲壮一生,读书小札。

对于历史之类的书籍,一直不是自已最爱。但是每有空闲、头脑清醒之时,还是会偶然翻阅一下,虽是翻阅却不曾细品的细细回味。

唯有在一篇大作,一纸美文、一个音画或是图像,呈现在人之脑海之前时,才会去由经大脑搜寻或是过虑一般的回顾,是否还有留存与这相关的历代典故影述。

比如说对于屈原,在儿时只知道屈原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典型出名的著作有《楚辞》、《离骚》,因报国无门,不能一展之志,最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选择投进汩罗江自杀。后代世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把五月初五这天称为端午节,并且还在这一天,往江里投放一些粽子,为的是怕诗人的身躯被江里的鱼儿采食。

其实,真正详尽一点,也是自已较为欣赏认同的说法,还是要数书上这种,书上的大致意思说: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人都要赛龙船(挂艾叶或雄黄酒)、包粽子。这是中国人民为纪念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诗人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

这位长久地受到人民怀念的人物就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

当公元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初五抽汩罗江自杀。

屈原在政治上虽然是悲剧人物,但作为诗人,他却给后人留下了《离骚》、《九章》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

“楚辞”出世,成就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

在长期的流放中,屈原采用楚辞体的形式,创作出了许多神奇瑰丽的优美诗篇。

其间《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记述了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描写了自己贞洁的身行和崇高的抱负。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理想的对象,抒发了为理想九死不悔的慷慨壮志。

诗人把自然现象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九章》是九篇诗歌的总题。这些诗篇有悲痛的陈词、现实的描述、奔放的抒情和强烈的议论。其中咏物自喻的《橘颂》,宛如涓涓溪水,清新纯净,表现了诗人“秉德无私”、“横而不流”的高洁情操。

《九歌》是诗人在祭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十一篇诗作,明朗有韵,词浅意深,富于民歌风味。其中《国殇》是诗人以刚健的笔锋描绘的一幅视死如归的勇士画卷。这首诗以激越的情感,唱出了威武悲壮的挽歌,至今仍令人感奋不已。

《天问》更是一首绝妙的诗篇,诗中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疑问,犹如万里长江的波涛,奔流不息,显示了诗人探索真理的无穷热情。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闪光的诗篇,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关键词

《无关风月,悲壮一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