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
1978年秋天,我该上小学三年级了,可平时不努力学习的我,语文考了52分,数学考了57分,不能升级。整个暑假,我一直忐忑不安,但又不敢给含辛茹苦、对我寄予厚望的父母实话实说。
开学了,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拿着凳子去上学,可我一会儿进屋摸摸早已整理好的书包,一会儿到村头望望远处被树林笼罩着的学校和陆陆续续去上学的伙伴,父亲走到我身边问我迟迟不去上学的原因,我低着头,沉默不语。父亲蹲下身子,把我拉到怀里……我呜的一声哭了,然后把实话说了。父亲站起来,沉默着,如一座大山。几分钟后,他拉着我往学校走去。
父亲找了校长之后,又拉着我去一个低矮的办公室,刚走到门口,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就笑吟吟地站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她自我介绍说,自己姓赵名香兰,高中毕业,是大队刚聘的代课教师,教三年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父亲给赵老师说明了来意,赵老师看着我,没吭声。想到成败在此一举,我心里怦怦直跳。约两分钟后,赵老师走到我跟前,用温柔的手抚摸着我那脏乎乎的头说:“想上就留下吧。”从此,我成了赵老师的开门弟子。
赵老师把我的座位排在第二排中间,上课时她多次让我起来回答问题,可不争气的我老是不能圆满回答。虽然她每次都用鼓励的目光望着我,并寻找种种理由为我圆场,可我还是觉得无地自容,于是,我更加自卑了,学习兴趣也一落千丈。
一天早晨,上课钟声响后,赵老师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说:“这个星期六下午学校要举行‘我爱红领巾’朗诵会,每班选两名同学参加……”赵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激动得欢欣雀跃。“谁去?谁去?”我静静地看着同学们,又看看赵老师。赵老师一直望着我,那目光中满是信任。“根据平时读书情况,我觉得文光和艳平较合适……”什么?我较合适!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疑惑地望着赵老师,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
放学后,我来到赵老师的办公室,嗫嚅着说:“赵老师,我……我……我不行……”“行,你一定行,我是不会选错人的。”赵老师坚定地说,听着赵老师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那次回家,我走得特别快,浑身都是劲。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辜负赵老师对我的信任。
星期六上午,赵老师把我领到街上理了发。回到学校,她又让我穿上了她弟弟的衣服。她左拉拉,右拽拽,上弹弹,下拍拍,临上场,她又把脸贴在我的耳边再三叮嘱:“别怕,文光,别慌张,你一定行!”
我终于没让赵老师失望,我发挥得很好,会场上掌声大作,连评委席上的王校长也为我鼓掌,朗诵比赛结束后,赵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和蔼可亲地说:“你这次能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比较自信……记住,做其他事也是这样,只要有信心,就能成功。”赵老师的话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并时刻萦回在我耳畔。从此,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信心百倍,勇气十足。
我虽然信心百倍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由于基础太差,期终考试,我语文仍没达到优良。下午,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我缓慢地向赵老师的住室走去。走到赵老师的门前,我又停了下来,我有何面目去见赵老师呢?她对我那么好,而我……过年,我穿不上新衣算了,父亲早就说过,两门都达到优良才给我撕布做新衣。当我正准备转身离开时,赵老师突然拉开门叫住了我。我来到赵老师的办公室,心里十分难过,但我咬着牙,没让泪水流下来。
“文光,你语文得了79分,再有1分就达到优良啦……”赵老师惋惜地说。
“赵老师,你能不能给我……”我脸通红,热辣辣的,没再说下去。
“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给你添分的,不过我可以借给你分.”
借分,我眼睛顿时亮了许多。我抬起头,满怀希望地望着赵老师。
“我借给你1分,下学期末你得还我10分。”赵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拍着我的肩膀。
“行,我一定还你10分。”我攥紧拳头,牙齿咬得咯吱吱直响。
春节,我穿着新衣,那高兴劲儿实在难以形容。第二学期,我学习更加努力,期末考试语文得了92分。那天,我站在赵老师面前,她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不住地点头夸赞我,思忖着赵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我忍不住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