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篇(二)――台儿庄
在宿第二天的目的地是山东台儿庄,宿城往北只需一个半小时车程就到。这是我们敬爱的子竹力排众议极力争取来的行程。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南与徐州接壤),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清初的台儿庄已相当繁华,它因“居于古峄县40个集镇之首,繁荣富庶,商贾云集,船舶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而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明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逐渐形成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可是这座美丽的古城却毁于1938年台儿庄大战的炮火中,我们现在去到的是重建后的台儿庄。
在文化展示上,台儿庄重点打造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文化。对于我这种不关心史事的人来说,听说过“台儿庄大战”已经蛮不错了。但经过这次游览,却让我不仅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欣赏到了江北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走马观花游庄,我不爱看环境不认真听讲解,我独钟情的是路边的各色“艺人”,他们正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观赏呢。小弄口,一个中年男人手捧黑色长筒在尽情“歌唱”,围观的人很多,但都满脸疑惑,听不懂他唱啥,正四顾求教“是啥戏”?哈哈,巧了,正好我知道!这叫“唱道情”!我最近才带着女儿去区大会堂看了一出锡剧《珍珠塔》,里面的方卿进京赶考荣归故里后,去试探他那势利眼的姑母就是这样唱道情的。可惜,我正感冒呢,嗓子哑得厉害,极力吼出“这叫唱道情”,却无力再给他们科普。面对他们满脸的求知渴望,我只能无奈摇头离去——我发不出声啊,不是我故意卖关子啊!皮影戏!哈哈,街边的小屋里居然在上演皮影戏!这可是只有老电影中才能看得到的非常非常“北方”的一种地方戏哦,最最吸引小孩子眼球了,好多人正围观照相呢,我也要加入!运河大鼓听说过没?就是一个人坐在那儿,两腿夹着一面扁扁的圆鼓,边敲鼓,边大声唱戏,我听不懂那方言很重的词儿,只能辨其韵味,就如老外听我们的评弹一样,认真感受地方特色。
今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额头发烫。但路边树荫下,却有个头戴斗笠的老人,正席地而坐编着蓑衣呢,他现做现卖,还能让游客拍照。这可是快要绝迹的传统工艺啊!想上去合影,可口袋里却没有零钞,也不好意思跟队友借,就这样偷偷拍了他,我要带回去给女儿长见识。大街边,有个身穿青布长衫手举小小人的老者,正悠闲地靠着他的货担,边教小人们摇手摆腿,边欲开口而唱。我走上前,问他能否让我拍个照把他带回去,老人家欣然同意。看来,他们就是为游客而戏的。啊哈,我还看到糖画了!这在我们苏州的虎丘也有。但是这儿的艺人态度超好,每一次我想拍照,上前征求意见,他们总是呵呵笑着大方让你拍。似乎,被人家摄进相机里带回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去,也是一种莫大的骄傲。
我们还拐进路边的木刻小店里,觅到了桃木小鱼儿、小桃子挂件,小得如指甲盖那般一点点大,却因了老大说“桃木是一种辟邪的东西,古人都爱在门前屋后遍植桃树以驱鬼,古诗有云‘总把新桃换旧符’”而爱不释手。
午饭,在古色古香的文汇酒家品“全鱼宴”。在北方,鱼是比较希贵的东西,全鱼宴那更是稀奇了。但台儿庄因了运河而并不缺水产。新鲜的昂刺鱼是我们适才经过时恰巧看到的,正从汽车上整箱端下来,还都活蹦乱跳的呢。“羞于见人”这道菜居然就是鱼面筋漂浮在滚烫的热油上,当被用筷子捞起后,离开热源立即萎缩变小,如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般羞于见人,哈哈哈,好有创意。雪白的鱼片下面铺垫了一层鲜红的草莓,盛放在一只水晶玻璃碗内,精致诱人,尝一口,冰冰凉,哟,该算是凉菜吧?一个大鱼头被盖在一只要两个人合力抬上桌的超级大砂锅里,还扎着红丝带呢,由桌上最尊贵的两位客人同时“剪彩”开锅,这场面,霎时让人的虚荣心小小地得到了一回满足,怎能不令人开怀呢!
实践证明,台儿庄一行收获很大,改变了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对北方的印象,用王队长的话来说就是“到了台儿庄,我就觉得我抱病而来也是值得的”。由此可见,子竹的这一决策是多么英明神武。
2012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