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婆头
鸡婆头,这是当地一种汤面。二十多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比较普及。秋冬季节来碗鸡婆头,热气直冲面门,非常暖和的吃食。讲究一点的用鸡汤做底,平常一点的用骨头熬汤,白白浓稠,衬着鸡婆头,特别的旺实,西里呼噜吃下去,浑身热腾腾,出门走路雄赳赳。
岁数大点的人应该都晓得这鸡婆头。其实就是面粉做的,和好面,揉来揉去,像做馒头似的。但是不像馒头规则,大小均等,随意抓一团,捏扁,四周牵拉,拉开一个薄薄的巴掌大小的圆,放进汤锅里,煮好前撒几片青菜叶,鸡婆头汤面就好啦!绵厚浓醇的汤,浮浮沉沉的白白鸡婆头,绿意汪汪的莴笋叶或豌豆尖儿簇拥着,呵,养眼,吃吧哥们。味鲜,原汁原味,天然麦香喷薄而出。几乎不用再加格外的调料,嗜辣的可以浇点辣椒油,红红透亮的,滋味更川式。
这就是鸡婆头汤面,也叫铺盖面,呵呵,后者更形象,平实朴拙的好吃食。现在很少看见了,有一次偶然走过小吃店,竟然发现还有这吃食,怀旧即生,来了一碗,却不是当年味道。哎,我的鸡婆头,双手扯出来的简单食品,怎么都久违了这么多年?而今的八十后九十后已经不知道鸡婆头为何物了。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和面烧汤,也习惯了很多速冻食品,汤圆饺子之类的,超市应有尽有,也犯不着劳神费力的。还听说有些火锅店里有机制的作为配菜的鸡婆头,应该还是很方便,可怎么我就想起了双手拉扯出来的鸡婆头呢。
这是元旦的夜晚,冬天进入了二九阶段,冷雨滴滴打在窗棂上,浇湿了干涸已久的苔痕,冷静的时刻,寒气丝丝上升,呵呵手,这时候整一碗鸡婆头,那是最好不过了。姐吃的不是鸡婆头,是温暖的回忆。这种感觉久违了多年,在记忆里氤氲,咕嘟咕嘟,汤鲜,面韧,西里呼噜,有嚼劲,喷喷香!那时候我父亲做的鸡婆头,味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