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长“老邱”想到的
一看这个题目,就好象我写的是一个蔫校长,其实不然。我写这个校长,姓邱,名兴柏,我读高中时的校长。
我是邱校长名符其实的学生,他教我们班的语文。但我不是他的亲信,因为在学校我不是高材生,作亲信自然也不够格。因为我不是匪学生,自然也“榜上无名”。用默默无闻来形容我在高中的状况是再恰当不过了。
后来,我教了几十年书,从亲身经历中比较,发现这位邱校长是不可多得的杰出校长。于是打开回忆的闸门,收集了一些关于邱校长的资料。
邱校长大胆启用人才。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拨乱反正尚未完成,知识分子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一些所谓的“右派分子”和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师,被发配到江油明镜中学这个偏僻的地方。其实这些人大多数很有本事,是难得的人才。邱校长大胆启用了陈德庆、郑绍明、张尔明等教师,让这些教师承担重任。后来,陈德庆成为江油的物理名师,郑绍明成为江油的化学名师,张尔明成为江油的语文名师。这些教师不负重托,以毕业生优异的成绩托起了这个学校升学的天空。特别要提及的是张尔明老师。这位老师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分子,蒙冤受曲二十二年。当时,学校只准他打杂,不准他给学生上课,大多时候他写写标语,办办黑板报。邱兴?当了校长后,先让张老师教初中语文,后来让其连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或当时的补习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位教师以出色的成绩成为江油语文教坛的一枝花。这位老师也是我的恩师,我在散文《默默无语两眼泪》一文中深切怀念这位离我们而去的老师。斯人已去,我独自在风中。他的本领我只能望其项背,他的求实态度和凛然骨气却深入我的骨髓。
邱校长严格管理学生。学生有胆敢违纪的,轻者批评,重者处分,甚至开除。邱校长尤其讨厌考试作弊的学生。在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中,也发生过多起学生作弊事件。邱校长处理这一事件特别及时。一经发现学生作弊,当堂考试结束,立即召集校师生在大操场集会,宣布对该学生的处分决定,且要把处分牌挂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以警示其他学生。为此,有的学生从此守规矩了,有的脸面薄的女生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学校。严格管理出效益,这个学校的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咋的,升学考试遭得住考,成绩喜人。当时,中坝城里的不少学生人托人宝托宝到这个学校就读,看的是什么?看的就是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这个学校当时收的学生是江高收剩的学生,属二流学生,然而经过几年的培养,创造了低进高出的佳绩。邱校长也因此成为江油的名校长。
老邱,是一些违纪挨了处分的匪学生给邱校长取的绰号。邱校长把一个校园三流,学生二流的农村中学办成了当时一流的学校,的确有点本事。邱校长不"秋",邱校长很牛!
我感到当今的一些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校长办学和我们这位邱校长有天壤之别。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犹如注水猪肉,不吃香。何也?学识、能力不够也。我们学校曾请了一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代英语课,一年下来学生的平均分与我们学校未曾念过正规大学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教的学生差了十几分。当然,教师有自身的差异,但我想与这位大学生的学识和能力也不无关系。
当今的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事实。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有本事的人也难,能独挡一面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能胜任工作的很少,能够出色工作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没有宽进严出,我们的大学会自毁长城。毕业生没本事,连工作就找不到,还有谁来读?门庭冷落的大学还办得下去吗?
我没有念过正规大学,但活着就思考着,在岁月的长河中挖掘沙金,即使将来这些沙金锈蚀的象一块块顽石,我也不后悔。因为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明天的月亮也是新的。我没有在梦里行走千万里,醒来还在床上。我实实在在走了一段路,观赏了一段亲历的风光,记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邱兴柏启示录
1.人才兴校。名师是学校的发动机。
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3.教学成绩是学校上空绚丽的彩虹。
4.严出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