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的另类收获
每晚的读报习惯已有多年,然而,近来,我越来越纠结,这一习惯,究竟是好还是孬?
说它好,有万千条理由可以佐证——阅读益智,阅读明理,一报在手,天下新闻全有,生活在现代,岂能不读报?
说它孬,有千万个原因可以证明——看书读报,有迂腐之嫌,尤其时下报刊,真实性值得考究,现实的残酷也令人心寒。知道得越多,未必是件好事。
昨晚读报,有几处新闻,足以让人百味杂陈百感交集:
试举几例——
一,“广州每方水成本虚报0.35元,企业的吃喝费用也被算进供水成本中”。记者调查,去年2月至今年2月,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度情况实施了供水成本监审,发现成本虚高,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吃喝费用、“虚高”管网漏损等费用,都被算进企业供水成本中,粗略计算,按广州市相关部门核定的每年近12亿的供水量,每方水若多收0.35元,一年将超过4亿元。
真当高手哇,该列入成本的、不该列入成本的,脸不红心不跳地统统归属于成本之列,自己尽情花天酒地,让公众跟着一起买单,竟然不知羞耻,想来习惯成了然,早就分不清是非曲直,倘若有关部门检查了,查不出是他运气,查得出算他晦气,但查出了之后呢,后续会是怎样?谁人能晓?隔靴搔痒?
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明确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缴税凭证上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1元以下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零。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来各地税务机关反映征收1元以下应纳税额时,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常常会明显增高,纳税人也需付出更多的纳税成本。免税1元,不仅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也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有征收成本,提高征收效率。
这样的事,悄悄地发个内部文件,碰到减免的事例,告诉纳税人一声,足也。但税务机关明明是为了自己,而且仅仅只是一元钱的小事,却硬要打着“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幌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真让人瞧不起!
三、“装修预算1800万,实际花费超过4000万,法院办公楼装修装出危楼”,说的是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原本质量不错,建成初期曾是当地鹤立鸡群的漂亮的地标性建筑,投入使用13年后,为了让她不输于其他后来者居上的建筑,计划让它“改头换面”,由内到外装饰一番,不想从2010年2月进场施工到现在,装修费用膨胀了二倍多,却变成了危楼,原因便是改造、装饰过程中,加装过重的钢结构、使用过多的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使得大楼原有的地基无法承受新增压力。
妙的是,耗资4000多万、停工一年多的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一块“烫手山竽”后,至今未有任何处置。最新消息却是,此办公楼由三亚市有关部门收回,重新批地给三亚中院建设新的办公楼。玩了一把又一把的GDP,浪费了如此巨额的财政收入,没人为此担责,多轻飘飘呀,真当爽啊威风。放在国外,可能吗?
四、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原计划在6月21日召开一次听证会,拟就彭祖大道部分道理限速由40公里/小时变更为50公里/小时等规定进行听证。彭山交警提前告知,通过媒体宣传做了精心的准备,无奈的是,3天报名时间,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
这真有点讽刺意味了嘿。提下速怎么也听证了?听证很好玩很有人情味吗?在一些无关痛痒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高调玩开明,指望市民配合,许是会失望的。“狼来了!”的典故家喻户晓,何必呢?你何不关注一下民生、民意,对那些小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件来几次听证?虚心地听取一下公众的意见呢?避重就轻,作一下秀,有何意义?无非是蠃来一片拍砖声罢了。
五、“2011年度审计报告披露铁道部诸多问题,花1850万拍5分钟宣传片”,说的是2009年至2010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请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中国铁路宣传片,审计署强调称,该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
未按规定公开招标,请名导拍摄宣传片,全长仅有5分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铁路近几十年的成就,嘿,一下就消耗1850万大洋,真够大方的,可惜,还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这玩的又是哪一出嘛?我就不明白了,干吗非要请名导来拍摄宣传片,谁买帐啊?这名导一请,多少MONEY就进了名导的腰包,成本能不膨胀吗?图的是什么,名气?可结果呢?
…………
以上数例,有一个共同点,倘若花钱,花的必是公家的钱、纳税人的钱,掏的绝不是自家的腰包,因而财大气粗,慷国家之慨,光明正大地肆意挥霍。这会让任何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悲哀、为此痛心!唉……
倘若,不读书报,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知情,无所谓,难得糊涂。正因为读了报看了新闻,知道了多一点,这类不和谐的音符,便悲凉地罩在了读者头上,继之愤懑、不平。
然而,人,谁都没有生活在真空中啊。
故此,咱更加热切地希望,每天读报,能多看到一些让人温暖的人或事,当然,咱完全愿意相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无疑是好的,呵呵,可不能因一些硕鼠或人渣的行为破坏了咱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