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浅说阳新洋港镇上畈村的程氏(中)

浅说阳新洋港镇上畈村的程氏(中)

2013-10-22 14:01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阳新县洋港镇上畈村的“程氏宗祠”,其前身最早叫作“富公祠”,是为了纪念廷富公而建筑,但在选择祠堂位置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还是神虎定址。

传说明朝正统年间,程万庆、程万迪为建“富公祠”曾经先后挑拣了三个不同的地方,左看右看风水都不错。

可是每当他们跪在程廷富的牌位前禀告时,程廷富却显灵表示都不妥,这让程万庆、程万迪两人感到迷惑不解,既不敢违反程廷富的意思又猜不透程廷富的玄机,这筑祠之事只好被拖延了下来。

有一天早晨,天还刚刚开始亮起来,程万玺去长乐园要办点事,低着头急急忙忙地赶着路,在途中路过王家山时,猛然发现前面山脚下的一块地中央,竟有一只老虎蹲在那里,顿时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汗毛都一根根地竖了起来。

他掉头就跑,连奔带跳、踉踉跄跄地跑回了家中。当他喘着粗气,回过神来,细细一想,感到不可思议。

“这老虎明明看到了我,怎么没有追扑过来?难道是只神虎?”

他邀了几个人再回去察看,却不见了老虎。

程万玺把遭遇老虎的事告诉了程万庆、程万迪,他俩听说后,眼睛一亮,马上恍然大悟,说道:

“这是程廷富亲择了祠堂地基。”

程万庆、程万迪连忙又在程廷富牌位前禀告,这回接连六次卜爻程廷富都是认同的。

于是程万庆、程万迪就把祠堂建在了王家山下老虎蹲过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程氏宗祠”所在位置。?

关于程氏的起源,有好多种说法。

第一说是程氏出自风姓,以国为氏,为重黎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广韵》等所载,相传上古时高阳氏委派其孙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灵;封重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孙世袭该职。商时封重黎之裔孙于程(今河南洛阳市东,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建立程国,称程伯。其子孙后以国为氏,称程氏。即河南或陕西程氏。

第二说是程氏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献“三异之端”,即“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遂被封于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邑为氏,是为河北程氏。

第三说是程氏以地为氏。据《万姓统谱》、《元和姓纂》等所载,周宣王时有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为大司马,又因克平徐方(即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之地,立有军功,被封于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一说今河南洛阳市东),其后子孙有以官名为氏,称司马氏;又有以地为氏,称程氏。

第四说是程氏出自姬姓,为荀氏后裔所改,以邑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11世纪时,周公旦公封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说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东临猗县),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春秋时,晋国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县西),其后以邑名“荀”为氏。又据《左传杜预注》所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县东北),其后以邑为氏,称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据说黄石市这一方的程氏人口多达28万,为中华程氏第一大支派。但黄石的程氏族人倾向程氏的起源是“以国为氏”。

有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伯符,又称乔伯。他是重、黎的后裔,生活在商、周之际。《河南程氏正宗世谱》中有一首《迁徙歌》,写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广平的事。

西周时期,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瑞”有功,被周王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就是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程泽的五子分别落业成“五林”。

程泽,宋朝景钓年间的安徽人,自幼深受严父之教养,十分好学,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博览群书。程泽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好官,报效一方百姓。

大约在公元1036年,程泽中进士后,携带夫人汪氏和程邺、程郾、程囫、程鄱、程?五个儿子一道,匆匆赶往湖北黄州就任知州。

此时正值北宋末年,北方民族屡次侵犯中原,时局动荡不安。初出茅庐的程泽,明知自己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仍然满怀一腔热血,忠心为国。然而他最终还是没能阻挡北方民族的南下,程泽与黄州军民一起坚守城池数月之后仍无力挽回,他以身殉国。

程泽的五个儿子经过鄂州逃往了兴国朝阳里王家铺,就是今天的阳新县洋港镇上畈村一带,在此居住了两年后被当地人赶走。

于是,五个儿子分别逃到五处地方居住下来。

长子邺,名为程法通,居兴国朝阳里大林(今阳新洋港镇上畈村程家洞);次子郾,名为程法隆,居兴国朝阳里株林(今阳新龙港镇月台村);三子囫,名为程法兴,居兴国青林仁义里(今阳新木港镇东春程泽畈);四子鄱,程法现居通山柳林(今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镇程许村);第五子?,即程法玄,居江西武宁县桃林(今江西武宁县)。

因为这五处地名中都有“林”,程氏后人便将这一支派称为“程氏五林”。

“程氏五林”在程氏族人中也有个“五鹤分支”的美丽传说。

宋景钓三年(公元1036年),程泽在都城东京(今开封)高中进士。回到家乡,携带夫人汪氏和邺、郾、囫、鄱、?五个儿子一道,匆匆赶往湖北黄州就任知州。

北宋末年,北方民族为了称雄天下,决心灭掉宋朝。黄州守将奚将军与知州程泽,率领黄州军民同仇敌忾,抗击金兵的入侵。最终程泽以身殉国,年仅四十三岁。

当时,程泽的五个儿子正远游在外,惊闻噩耗之后,赶回黄城奔丧。金兵获知后,欲斩草除根而后快,到处搜捕汪氏母子六人。

汪氏与五个儿子便准备外逃。

但往哪里逃?

正在不知所措之时,突然间,五只仙鹤像五朵白云,从空中袅袅飘来,竟然落在了这家的屋檐上。它们在屋檐上,又是扑翅,又是点头,又是鸣叫,好像通人性似的。汪氏夫人灵机一动,忙对儿子说:

“鹤乃吉祥之鸟,其飞必栖树林。你们就按长幼之序,各记所属之鹤,其飞至林,便是你等定居之所。”

夫人话音刚落,只见五只仙鹤果然应声而动,一只只扑腾翅膀,有序而缓慢地升空而飞。

一路上,鹤止而歇,鹤飞而行。走了数日之后,终于来到兴国(阳新)地面。

五个儿子根据五只仙鹤的指引,选择各自不同的地方繁衍生息,便形成了如今的五林支派。

程氏五林,散居多个省市,均奉程泽为这一支派的始祖。但这一支派开枝散叶,却是从程泽的第10世孙程廷富开始的。

当年程泽的长子程法通落业到兴国大林,即现洋港镇上畈村程家洞,传至程泽的第9世孙程祥。

程廷富为程祥的长子,生有七子,子孙繁衍极广。明朝正统年间,程廷富的曾孙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富公祠”,这便是程氏宗祠的前身。

如今黄石程氏五林一支派后人主要集中在阳新洋港、枫林、陶港、大王、太子、三溪等地,大冶四棵、金山、保安、罗桥与黄石市区也有部分程氏族人。此外多年间,有一些程氏五林后人迁居湖北郧县、十堰、英山、恩施以及陕西、四川、贵州、浙江、重庆等地,散居二十一个省市。

相关文章关键词

《浅说阳新洋港镇上畈村的程氏(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