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我的娘家
绒花放异香/玉兰沙澧旁/高楼入云丛/马路宽又广/硕果枝头挂|敬老幼先尝/今看沙澧韵/万民喜洋洋。
很小就听说过漯河,可漯河是我小时候的向往,不知漯河到底啥样子?那时穷乡僻壤的孩子哪有机会到城里去啊!虽然离漯河只有一百多里,可大人们也很少有人去过,我的父亲可是这里的常客,解放前他在这里拉黄包车。解放后他又以村干部的身份和老伙计步行到漯河买牲口,这就是我对漯河的记忆。长大了我到另一个城市上班,与漯河的距离又拉远了。现在我的两个弟弟都在漯河工作,还有其他亲人都为漯河的建设努力工作着。只因老母亲随小弟在漯河常住,我才有幸看到了漯河的真面目,第一次来漯河是在2008年,来去匆匆,2009年夏来漯河照顾老母亲一年多,在这一年多里,我骑车漫游在漯河的大街小巷,宽广的马路,放着异香的绒花,她展开灿烂美丽的面容站在路两旁像是夹道欢迎我,玉兰花也争相探出头来,每到三月马路两旁的桃花和梨花争奇斗艳。收获的季节,漯河人不忘先把果实送到敬老院和福利院。我兴奋地在网上就写下一段话,“漯河并不是我的出生地,可现在我的两个弟弟都在这里,娘也住在了小弟家,你说这不是我的娘家是什么,漯河我的娘家你发展的那么强大,高楼林立,宽广的马路四通八达,沙澧河两岸绿树成阴,每年一次的食博会吸引着中外宾客,使漯河在世界小有名气,漯河我的娘家我还没来的及观看你的全貌,就想写上几句,我知道你是新崛起的城市,你的发展和崛起也渗透着我弟弟和亲人的汗水,在我娘家人的努力下你会更加美丽和强大.。”这段话被一个漯河网友看到后说:“你在宣传漯河?你可没我对漯河知道得多,我就是漯河人。”
从此我爱上了漯河,漯河也给了我很多爱,后来我还参加了漯河晚报组织的老年记者团,我在晚报上打响了老年记者的第一枪,我的第一篇文章见报了,朋友都来电祝贺我。我的另一篇散文《年过六十学上网》还被电视台看中,还在“沙澧情韵”给我制作成了电视散文,主人公有我出演,家人和朋友都为我高兴,是我更喜欢上了写作,我每到一处就会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误入老虎滩》还有《踏破铁鞋无觅处》《还得推》等文章。第一年来时我没赶上漯河食品博览会,当我在去报社的路上认识了漯河会展中心,就邀上在漯河的发小一起去逛,发小还问我:“你咋还知道这里?我在这我都没来过。到家就写下一篇:“游漯河会展中心”。
今天邀上朋友去闲转,我领她来到食博园
一路美景收眼底,她觉着很新奇:“我是主人你是客,你咋知道这里?”
“知道漯河有个食博会,不知道还有这么美的园子。”
菊花迎面对我们笑,奇花异草更是妖娆,穿过一片开阔地,一地月季美人胚子,
东绕西绕是草地,一群儿童在嬉戏,
松柏兄弟高立,昂首挺胸象卫士。
曲径通幽处,竹林黄瘦如减肥女,伸手捋把叶子,回家消消火气,
朋友的孙子更是喜气,感觉哪都是好东西,
“奶奶看这里,这儿的花更美丽,奶奶,快快走,上到高坡瞅一瞅。”
“快快,还有这里。”挂满金橘的树弄半天是假的;
美人娇正是开花期,就象婷婷玉立的美女;
喇叭花开无声息,红里透白,白里透紫,
“来来,给你祖孙照一张。”我按快门留下美好记忆。
那边还有割草的,使我俩想起了幼时的童趣。
和割草人攀谈起,你们真是城市的美容师,
草帽遮住了她的脸,汗水滴进土里边,
两臂挥动草飞舞,一会儿装满了一车子。
可惜食博会我没能参加,热闹非凡不知是啥样子?
定货很拥挤,双汇冲出亚洲去!漯河在腾飞,愿您变的更美丽!
我对漯河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写漯河、赞漯河,关心漯河,我从电视上知道了漯河的绿地覆盖面在全国排名第七,每当和朋友说起漯河,我就赞不绝口。
今年我又来了,将近两年不见,漯河又变得更美丽了,弟说:“河岸上都修成公园了,可漂亮了,哪天你去看看。”当我走在沙澧桥上时,当年的荒地建起了高丛入云的高楼,我就在空间说说写下:“漯河,我来了,将近两年不见,顺着沙澧河岸漫游,美仑美奂的沙澧美景,更显出青春漯河的生机和魅力,在碧水绿树间领略滨水城市的独特魅力;老虎滩高楼拔地而起,高入云丛;沙澧公园就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世人展示漯河今天更加醉人的风貌。”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一年一个样,家乡的夜景更美。夜色下的沙澧河更迷人,你看这灯光,这流水,还有悠闲的人们.....夜,凉风习习,美景如画,华灯初上,和朋友漫步在沙澧河岸上,美丽的漯河城流光溢彩,灯火辉煌,是我的心激动不已,漯河不光景好,水质好,空气质量更好。家乡我的娘家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的强大和美丽,我只有轻轻的在心中为你祈祷和祝福,漯河我的娘家,祝愿你明天更美好!
漯河的人善良热情,当你遇到困难时他肯定会帮助你。昨天我顺着沙澧河岸骑车漫游,新铺的红色路面和绿色草坪形成鲜明的对比,路边有供游人歇息的石凳明亮如镜,园林里的员工正在洒水浇灌,白发老人正掂着袋子捡拾游客丢弃的塑料袋和塑料瓶。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坐在草地上唔哩哇啦背着我听不懂的外语,荷塘里正飘着荷香。忽然看到河边的水面上新建起一长段水上木制浮桥,我推车下去想顺浮桥走过去,桥头一个垂钓的老者,我不由得打声招呼:“钓着了吗?”回答是:“鱼还没上钩呢。”河北岸有两艘蓝色的船停在水面,听老人讲那是水上人家,人家就住在船上。我好奇地举起相机拍下两张,不时也有打鱼的小船在水上穿梭。穿过彩虹桥,浮桥到头了,我该上到路上了,可还有几米高的阶梯,我想我会上去的,就鼓足劲搬着车子攀登,我还真不行,可我还是给自己打气,坚决上去,心想我就不信我上不去,上了三个台阶就气喘吁吁。这时一个年轻女士往下下,她笑着说:“我来给你抬着。”最后干脆他自己给我搬上去了,一个劲的说谢谢,她笑笑说:“不用。”她说完就走下台阶,我忙掏出相机,留下了她一个人背影。木桥的尽头模仿古船制造了两艘木船,白帆飘扬,她正象征着漯河扬帆前进。
漯河在各届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奋发图强才有了今日喜人的面貌,漯河不但城美、人美、水美;漯河还是一个古文化中心,《说文解字》就是漯河人许慎所著,许慎在他被尊为“五经无双”和古、今文经学纷争的特殊时期,放弃所有功名利禄,胸怀国家和民族,以科学严谨的理念和执着敬业的态度,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字圣。
漯河繁城是三国文化景区,位于漯河市临颍县西北部繁城镇,许泌公路15公里处,距临颍县15公里,繁城使我上中学时奔走过三年,是繁城以人文景观为特色的三国文化遗迹景区。公元220年八月,曹丕忠臣李伏等首先提出:“魏王布德四方,万国归服,人臣所向,魏当代汉”。献帝对于朝臣的这个动议早有考虑,经过再三思虑,已知大势所趋,人心向魏,即宣告群臣,愿将天下禅于魏王。曹丕大喜,遂令从速筹划,修筑“受禅台”、“三绝碑”。现已建成“受禅台”、“三绝碑”、献帝庙、清真寺、楚怀墓、普泉寺等历史景观。六十年代我在繁城五中上学时曾到“受禅台”上挖过烧焦的麦粒,听人说能治百病,我还真挖到六粒,拿回家叫久病的父亲服下。当天一个拉土的村民说:“早上在这挖土能挖到曹培的剑。”那时间附近的村民都到“受禅台”挖土。差一点使“受禅台”毁于一旦。
漯河临颍县,拥有“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第一雷锋村”称号的南街村,更是集中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以国家AAAA级景区和河南省红色旅游点而声震四海,名扬天下。
漯河临颍县历史悠久,临颍县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数千年来,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生生不息。临颍人民世代薪火相传,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书写着历史,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辉煌。
纵阅数千年,金戈铁马在临颍大地纵横驰骋,英雄豪杰在临颍化干戈为玉帛。俯瞰临颍大地,名胜犹存,古迹遍地。它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它显现着岁月流淌的印记。临颍县以名人、名事、名村昭示天下,光耀古今。
临颍县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受禅台、受禅碑、小商桥、省级文物单位六处:杨再兴墓.陈星聚墓.文庙大殿、华严寺遗址、城顶遗址、巨陵遗址。市级保护单位五处:山陕会馆、谯楼、杨再兴。县文化保护单位十四处,大沟桥、谯楼、杨再兴庙、大沟桥、大石桥、贾咏墓、一步三眼井、阁老洞、虚粮冢、遗址、尼庄遗址、怀王冢遗址、宋庄遗址、王曲白果树、清义冢遗址、五岳庙大殿、兴国寺遗址、湖里曹遗址、张辽城遗址、大田遗址。共二十七出。
小的时候常听娘讲贾阁老和一步三眼井的故事,说的是贾阁老在京城为官,他骗当朝的娘娘说:‘临颍景致多,说临颍有一步三眼井、还有三间没梁庙、更奇的是临颍有望京楼,站到楼上能看到京城。”他竟把娘娘骗到临颍,看完一步三眼井,原来就是一步有三个泉眼;三间没梁庙就是河提上的一个很小的龙王庙,因为小所以没有梁,就是这个望京楼,阁老招来附近村名盖望京楼,盖好后,娘娘上去一看,看不到北京,阁老就把这一批村民杀掉,重新再找一批,杀过几批以后,娘娘实在不忍心再叫杀人,只好违心的说:‘看到了。’说是后来朝廷派人把老的头拿掉了,给他了个金头。贾阁老的闺女哭着说:“金头、银头不如我爹的肉头。”不知有无此事。娘还说当时贾家怕人盗墓,三处出灵都不是真的,真灵在家埋着呢。文化大革命我在临颍展览馆当讲解员,就有幸看到了从贾阁老墓中挖出的铜镜子。娘的故事都是从爹哪学来的,又讲给我们听,娘还讲一个和贾阁老有关的故事:‘一个农夫在地里干农活,中午爱人提着饭菜往地里送,路上碰到三个老者在秫干棚下歇息,三个老者又渴又饿,其中一个老者,就是贾阁老叫住农妇问话,知道农妇是给丈夫送饭,说他们又渴又饿,农妇就把饭先叫三个老人吃了,农妇说回家再给丈夫做。老人很感动,当时就要认农妇为干闺女,农妇赶紧下拜,贾阁老说,以后有啥事到临颍贾家过道找贾老头。当农妇又做好饭给丈夫送时,仨老头尾随偷偷看看她丈夫给她生气不生,丈夫说:“今天的饭咋真晚?”女人就把仨老头把饭吃了的事说了一遍,男人没生气,还说吃了就吃了。几年后一天农妇挑着担子到集市上赶会,不小心东西滑落,扁担打住一个人,那人当场毙命,衙门把农夫带走了。女人知道后想去就丈夫,就想起了当年的贾老头。当贾老头看到干闺女来到时,赶紧吩咐人给闺女沐浴更衣,天天叫丫鬟陪干闺女游玩,就不说救她丈夫的事,女人着急,阁老说:‘事都办好了,你就安心住下吧!’眼看麦收完了,女人又给干爹说要回家拾麦子。阁老就叫丫鬟带她到麦场去玩,并说看那一垛的麦好掐几穗拿回来叫他看看,谁知女人从那垛上掐了麦子丫鬟就做了记号,这垛麦就成女人的了,打完麦等送干女儿走时带麦一块送走。这个故事我听了很多遍,等我到展览馆时才知确有此人。漯河我的娘家我写不尽您的今天和昨天,我慢慢的来观赏你的面貌您慢慢的来赞美歌颂您!
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