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二十四)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二十四)

2013-10-22 11:59 作者:春风 阅读量:33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二十三)悬空寺

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优胜劣衰。佛教能流传几千年,并有广泛的信众,应该说与佛的主要学说受众性密不可分。作为一个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往往幸福和苦难不取决于环境体验,更重要的是心灵感受。按佛教的理念,把一些苦难看淡了或化空了,苦难也许就不存在了。也许你住在空中楼阁,你就没有苦难了呢?那空中楼阁有吗?

世上还真有悬在空中的楼阁,不过它是一座寺庙。你没看到房子挂在半空中吧?房子修筑在山壁上?没有吧,佛庙有,那就是悬空寺。(看来也只有“神佛”才行呀。)

其实不是神也不是佛,她是劳动人民,我们的祖先在北魏晚期建造于的悬空寺,她经历了地震,山洪,依然把这唯一做供奉着儒道佛的寺庙稳稳托在山腰,看到这神奇的景观,我们感叹:这是何等的智慧和神圣!

当看到那半空中上的寺庙时,我惊呆了。每个第一次到这个地方的游客都惊呆了,整个庙的主体贴在山中,细细的数十根木柱,悬空支撑着走过千年的寺庙。当我们还惊诧这个“奇、悬、巧”建筑特色之中时,耳边传来了导游的讲解声音。

“悬空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居观”。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登上这空中寺庙时,我们的相机记录了这“悬、奇、巧”。那“咔嚓、咔嚓”快门声,响彻这半空中。

(未完)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二十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