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林荫深处有“一村”

林荫深处有“一村”

2013-10-04 04:38 作者:肖兆力 阅读量:2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记县经济开发区钟庄社区丁港村党总支书记符阳光

水乡建湖有个丁港村,丁港村有个特别能干的村党总支书记符阳光,他痴情农村绿化13年,累计造林绿化1000多亩,林木总经济价值已超1000万元。他还致力于拓展农村劳务输出增收新渠道,持之以恒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把一个负债累累的丁港村,建设成为“绿色江苏建设模范村”,全市“十佳林业示范村”。符阳光个人也连年获得市、县“双强”型党组织书记的殊荣。

丁港村位于县经济开发区钟庄社区西北首。我们慕名到村采访时,村部一位40出头的精干汉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就是符阳光。一见面,他就快人快语地说:“我们丁港村共有2500多个农业人口、4000多亩耕地面积,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2001年并村时,集体负债100多万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虫害横行,砍伐过度,丁港全村绿化覆盖率仅为10.9%。我上任以来,针对村里河堤多、道路多、废耕地多的实际,把做强林业作为增加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如今,全村绿化面积有1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35%”。

说到这里,符阳光站起身来,一边给我们倒水,一边继续介绍:“现在的丁港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村里不仅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投资380多万元新建了道路、桥梁、水利等公共设施,还拥有村级积累100多万元。涌现村民经济收人300万元以上的15户,200万元以上的20户,100万元以上的30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过去翻了近3番。”

符阳光干净利落的开场白,勾起了我们对丁港村持续发展的强烈好奇心。据了解,符阳光属于一个年轻的“老”村官,别看他年纪不算大,从他21岁起,就做上了村会计,而后做到村民兵营长、副主任、主任,1999年4月,正式当选为丁港村党总支书记。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打算离开丁港村,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做上村党总支书记后,他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让大家集思广益,寻求发展农村经济新途径。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以林养农、以林富村、林业辅农”的发展路子。随后,符阳光施展开“三板斧”,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林业发展: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经营权,搞活使用权”的经营思路,鼓励个人和单位承包、租赁“三荒”,进行林业开发经营;落实村里制定的林业政策,对渠路、三荒地公开招标、竞价拍卖,将产权确定下来,到公证处公证,确权发证;鼓励境内外造林公司发展造林,吸纳社会和域外资金发展林业。

政策对了路,农民致富就有了新出路。村民王如才原来一贫如洗,看到他的窘境后,符阳光让他看护集体在圩堤上的近百亩苗木,并指导他在河边饲养了100多只鸭、20只羊,并将河面承包给他搞起了淡水养鱼,如今仅过了3年,王如才一下子成了年收入近3万元的富裕户。这些年来,丁港村所有的沟、渠、路和大小圩堤沟坝都已植上了树,全村的宜林地绿化覆盖率达100%,累计植树10万多株,其中多数为生产周期短、木材品质好、经济效益好的美国杨、35杨等新品种,还引进了苹果、银杏、桃李、梨、枣等经济林木,达到了林业效益多元化。村里林业逐年累计收入20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村级100多万元的债务,仅林业单项收入,就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

符阳光还因势利导,成立林业协会,为村民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创立了“滚动式”育苗法,研究出工程造林承包制,股份合作制,龙头带基地,集体统栽、分户管理等一系列造林新机制;建立苗木供应、病虫防治、林木品种结构调整、成材销售、木材加工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指导群众在圩堤种草养羊,在水面放养鱼虾,不少村民家有十头猪、百只羊、千棵树,形成了以林业为主的立体式种养结构。去年,村民户平林副业收入就达2700元。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难题,是符阳光带民致富的又一实着子。他曾先后3次去上海考察,动员村民去上海收废旧创收。自己带头投入20多万元,与几名村干部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成立了废品收购站。目前,丁港村在上海设有近30个废品收购站,其中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老板就有23人,全村有300多闲置劳动力在上海从事废品收购业,平均年纯收入超3万元。村子富了,符阳光心系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对他们主动安排专人看护,安排资金到医院去就医;以资代劳费、抗旱排涝费等费用予以全免。村里每年还拿出10多万元来,用于村民们的公共福利事业。

相关文章关键词

《林荫深处有“一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