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记忆碎片拾捡之三

记忆碎片拾捡之三

2013-10-27 12:59 作者:太行老王 阅读量:2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三)一个不知名的和尚

关于这个和尚,我了解的不多,连他的姓名也没弄清楚。有关他的碎片都是从我爷爷那里听来的。

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有事无事就会拔打几下算盘,那算盘伴他有很多年了。我爷爷说,过去村子里没有几个人念过私塾,只有在县里财政局做事的一家父子俩会打算盘。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和尚,在村南头的大钟庙里住了下来。白天敲钟念佛,晚上就把村子里的年轻人纠集起来,给他们讲一些抗日的事情,教他们认一些字,还教他们如何打算盘。我爷爷和另外一个人就是在那时学会打算盘的。

十多岁的时候,我爷爷经常考我一些算术题,什么以绳量井,绳三折余三尺,四折不足四尺,井深几尺,绳长几尺?等类似的问题。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要解出这些题来还需要少费些功夫,等到了初一我学了那个什么XYZ以后,这等问题这毫不费力了。这些算术题大概也是当年那个和尚教给我爷爷的。

我爷爷还可以写一笔不错的蝇头小楷,这在我们那个村子里也是很难得的,写小楷也是那个时候跟那和尚学的。

后来我爷爷他们知道和尚原来是抗日的。

一次,和尚他们在另外一个村子开会时,被小日本鬼子围住了,和尚在翻墙逃跑时腿上挨了一枪,掉了下来,被鬼子抓住杀害了。

在和尚住过的那个庙里,原来有一口大钟,钟敲响的时候,五六十里外都听得清楚。听老人们讲,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滹沱河的一条支流羊眼河发大水淹了我们整个村子,大水过后,庙不见了,那口钟也不知被洪水冲到哪里去了。在我的记忆中,那片地方积了不少水,常有一户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两只鹅在游来游去。

村子里上些年纪的人谈起那场大水,都会挽惜地说:那口钟,它的声音可以传好远好远啊!

有关这位和尚,我还想多说点什么。一是我听到的仅是只言片语,再者,心里有话,堵在嘴边不知该怎么说。其虽处偏僻,虽事幽微,却心怀淡然宽广。为人尽义,为国尽责。清风过后,空留余香。也是佛家的另一种境界吧!

这里只好再抄几句《淮南子.说山训》的话:“兰生于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勉强表达我对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和尚的不尽之意。

相关文章关键词

《记忆碎片拾捡之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