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
一
余尝读话剧理论:性格决定冲突。初时不解其意,历经一些坎坷后方才明白: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决定于事情的内部逻辑关系,而是决定于人物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冲突。同一件事在此人身上是此结局;在彼人身上是彼结局。所以,话剧主要是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而不是铺陈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的过程。观众、读者关心的是人,人的命运,人的一切。
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核”。诸景如珠,理想如线。珠连成串,始为可观。
三
慎用白描。莫谓白描为琐碎无为之笔法。重写实,忌芜杂,譬如绘画之工笔,只需拣其特点,寥寥数笔,而精气神自透出矣。
四
文章之结构之节奏韵律以合于人情人性为上,而非只以事件的逻辑关系为结构为节奏韵律。前者为艺术,后者为技术。人其实是以情感统摄、反映客观世界,故文章也应如此。
五
艺术创作中,想象力最重要。真正的才能是指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是学识。在创作的诸要素如阅历、学识、人格、想象力、素材等,想象力是统摄其余要素的中心环节,它是对其他要素的创造性运用。
六
反缴与补笔不同。
补笔乃补叙之笔。反缴笔法为本是从甲生发乙,读来竟似乙生发甲。如张先《一丛花令》(伤离怀远几时穷)有句:离愁正引千丝乱。是词人见柳丝之乱而兴离愁于怀;读来却似离别之情引得柳丝纷乱,更加重了离愁之“浓”。正是反缴笔法。
七
人皆喜作正笔,实笔。不知侧笔,虚笔最能体现写作之功底。譬如园林,其特色不在几处大景点,却在小处,在连缀处,在过度处,小桥流水是也。
八
世界只有一个,但在万物之灵长看来,又何止千个万个?佛家言佛,道家曰道,儒家谈礼,只在境界不同。岂不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凡人只看到自己的世界,伟人却能看至多重,并把他们连串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哲学世界。
九
作文如作人,境界不至,不可强求。需点滴积累之。
十
初学写作者,重堆砌,不知虚实转换,不知起承转合。如初习绘画之人,只五颜六色在画布上涂抹,以为就是艺术,其实错矣!繁华落尽之时,就是艺术成功之时。
十一
死读书,读死书,死书不可死读。
活学理,学活理,活理犹要活学。
十二
云蒸霞蔚小天地,
画意诗情大景观。
十三
李白《临江王节士歌》:诗以景起,而景中见节士之遭遇;以悲合,而抒节士不遇之感慨。故古人悲秋,非止悲秋也。乃是见秋之萧杀衰败,而叹己之年华似水流逝,老之将至而不遇合得志,悲秋正是悲己,悲己之不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