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高凯《穿城而过》诗作赏析
不论走在哪个城市
只有在挖土机挖出的那些黄土上
能找到一些脚印在别的什么地方
很难找到一只脚印
那些坚硬的水泥地
谁有力气留下一个足迹
而且那么匆忙的脚步
谁有空留下一个足迹
即使一个一千匹奔腾而过的野马群
和一个一千头悠悠而过的牦牛群
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的
在城里因为无迹可寻
走在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人去了哪里
走在前面的人不知道后面的人来自哪里
世世代代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自己
脚下踩的是什么东西
人声喧嚣的城市
其实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
穿城而过心里也充满荒凉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中国诗歌》第5期。此诗也充满着忧患意识,对城市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全诗分五小节。
第一小节从“不论走在哪个城市”到“很难找到一只脚印”。这一小节叙述了城市的建设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城市由钢筋水泥构成,到处都是建筑工地。那些被挖掘机刨开的黄土堆积如山。城市很少有泥土让人们有个落脚的地方。“除了那些挖出的黄土,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一只脚印”。
诗的第二小节,从“那坚硬的水泥地”到“谁有空留下一个足迹”。这一小节承接上一小节,城市被水泥地垄断,乡村的土地被掠夺,那些来自乡村的务工人员,只是城市的过客,没有能力在城市留下一个足迹。因为他们不属于这个城市,“那些匆忙的脚印”来自各地,没有机会,没有空闲在一个城市留下痕迹。
诗的第三小节。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即使“野马群”和“牦牛群”也不可能在这个城市留下脚印,更何况处于低层的这些人。
诗的第四小节,诗人用怀旧的思维来叙述这个城市。“在城市因为无迹可寻”所以那些苟活在城市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先人去了哪里,所有的历史遗迹被现代化的速度击溃。活着的人找不到死去的人,而那些埋入地下的人当然也不知道他们的后人活得怎样,也不知道他们后人来自哪里。人口的迁徙,城市的变迁,连“世代生活在城里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脚下踩着的土地是那个年代,脚下有否前人踩过的脚印。
诗的第五小节,诗人对全诗进行了概括,“人声喧嚣的城市,其实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这是全诗的主题思想,为什么诗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想,城市虽然繁荣,但缺少一种纯朴的乡土气息,缺少一种纯厚的民风,缺少一种人与人之间睦邻友好的关系。人虽居住在城市但依然是孤独的,心灵是空虚的,更何况只是“穿城而过”的那此匆匆过客。心灵始终无法融入这个城市——荒凉的城市,荒凉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