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拾捡之五
油糕不算细粮
隔壁二里外的邻村有个疯子,常常在附近的几个村庄神游闲逛。
疯子的身材魁梧,满脸虬须,脸颊消瘦,有些焦黄,但双目却是很有神。有时毫无目的的盯上你一眼,让你隐隐然有火灼的感觉。他的衣服裤子自是破破烂烂的,在村子的街道上昂昂然走过,毫无征兆的,会突然喊上一嗓子:油糕不算细粮。。。。。
什么是油糕?
北方的农村,山西河北内蒙陕西的一些地方,种植一种作物“黍”,是“五谷”之一。黍结出的果实去皮后称为“黄米”,大小类同小米,色泽比小米更黄,富粘性。北方人把它磨成面粉。加水蒸熟后作成饼团状在烧沸的油里炸一下,称为“油糕”。在过去。由于油比较珍贵,吃一顿油炸糕比吃一顿白面馍馍还难得。只在婚丧嫁娶或过年过节等重要节日才吃上一顿。
什么是细粮?
经历过供给制的那个年代,在头脑里深刻地印着粮票布票甚至是肥皂票的的朋友,自然会清楚所谓粗粮和细粮的意思。在过去那个什么都讲计划的时代,城镇居民每月凭票定额去粮站领粮,玉米高粱小米等被称为粗粮,白面大米被定为细粮。油糕在农村虽贵为美食,但不知何故黄米被定为粗粮,那自然黄米做成的油糕也算是粗粮了。
这就是油糕不算细粮的来由。
至于疯子为什么老是大声的喊这一句话,除了他,无人知道。有时在巷子上走着,无来由的来上一句,喊完了,“粮”字的尾音还在巷子里回荡,他的嘴角露出那么一丝神秘的笑来,似乎在隐隐的讥笑着什么,眼角似乎扫过你,然后又转向远方的高处,无视于别人的眼神,大摇大摆的消失在街巷的转角处。
在街头,众人闲坐聊天的地方,他有时也会停下来,但隔着十几步的距离,白眼向天,并不看着别人,神情有些落寞孤寂,似乎在听着别人说话,似乎又在独自沉思,嘴里还念念有词。众人在谈得高兴得意之时,他突然又是高亢的一声“油糕不算细粮”,声音在村?的上空飘散开来。余音未尽,他的嘴角又浮出那神秘似带轻蔑的浅笑,在众人有些惊异的眼神中挥袖大踏步而去。
记得那时,他经过时,我们小孩子虽然爱热闹,但见了他,却并不敢靠近,只远远的看着他过去,心里有着莫名的惊恐。
听人说,他以前是个铁匠,活做的不错,人又长的高大,日子过得不错。在文革时不知得罪了谁,被革命小将批斗羞辱,老婆和他离了婚,带着孩子走了。他受不了刺激,便疯了。
也不记得,不知从什么时候“油糕不算细粮”的叫喊声再也听不到了。想来是他不在人世了。
疯子的名字现在倒还记得清楚,叫张继。
及至后来,土地承包以后,农村人慢慢可以吃饱饭了。吃一顿油糕也不再是一件多么新鲜的事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看不惯年轻人不大珍惜粮食的作法,在一旁絮絮叨叨,可又没人搭理,只好拄根杖,靠着墙自个儿在那儿感叹:这年头,油糕真的不算细粮了!
若干年后,“犀利哥”的眼神似乎扫过整个中国。在网络上见到“犀利哥”的第一眼,被他那无情的目光穿透我灵魂一刹那,另一双久违了的略带轻蔑讥笑的眼睛又浮现在我眼前,他们的眼神何其相似!使我恍然有一种世道轮回的感觉。疯子张继,他在另一个世界,精神也许真的得到自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