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在不规律中规律着
这个题目好像是个病句,但我不知道怎样表述。我面对文字及词语,一向感到很自卑,所以我一直是一个隐形写作者。可也怪。我并不钦佩时下许多出书的作者,我常在书市寻觅的是那些极难捕捉到,而我又心仪已久,储存在脑中已很长时间的东西。人常到书市浏览,的确可以培养一种直觉,对书中内容需要“猎取”的直觉。
这让我想到了读书和睡眠。
我很瞌睡,但又不想躺在床上,因为躺在床上,我就不瞌睡了,这是一种毛病。躺在床上出奇的清醒,清醒有时是一件很令人难受的事情。而似睡非睡,看上去令人很不舒服的姿态却能比专门的作息更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我经常看书看着就窝在书页中睡着了,当然不如躺在床上睡着舒服。可一旦起来刷了牙,泡了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睡眠时,却没有了睡意。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回到家,吃过晚饭,收拾停当,先洗漱,一旦睡意袭来,上床便睡。这样情况改善了许多。
读书、作息如此,生活也如此。
我承认,我喜欢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植物生长总有个成熟的时候,纵使生长期以千年而论的植物他一千年后或两千年后也要成熟,可我总觉得自己一生可能到死都不一定成熟,为什么这样想自己,因为感到自己太渺小,有很多事情自己无能为力,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很难,我特别羡慕那些在众人面前不慌不忙,镇定自若,流畅表达自己意愿的人,倘若让我面多公众宣讲一番,我百分之百是语无伦次,慌张不堪,因为清楚自己那种感受,所以表现就是,排队总往后站,老师点名总把头压得低低的,照相躲在边上,你说不自信也罢,不主动也罢,没出息也罢,都很难改变这种性格上的特质.别人评价你,很难触及灵魂,就表象的东西,可能你在别人的眼中,才气及灵光四射。其实自己对此并不以为然。比如我和一个同事聊天时,就听她评价我说:“你十多年枯坐在那儿,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虽说不大合群,可十年之后,发现,你心中就是有目标的在奋斗。”
我听了心中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我十年坐在那儿是怕自己空虚的垮掉,进一步说,是怕因空虚使精神枯萎掉,我十多年是在做精神抵抗,我没有目标,我只想让我的精神踏踏实实的,就像做小本买卖的生意人,每天多少有些进项,我每天的进项就是500字的自命题随笔,只是因此受益罢了!
这又让我想到,我一度还坚信自己能独身一辈子,结果抗不住别人的劝说,担当不起不成家我这个人不正常的俗念,结果上帝给了我个好丈夫,软弱的人上苍有时很同情她,总要给她一个可以补救自身弱点的另一半,和他连在一起以后,我的一切才慢慢好了起来,其实人很简单,就那么一点点的幸福和满足,有可能支撑人的一生。
我对生活中的每一件经历的事情,并不十分记得清楚,清楚的是我的感受,我写东西不会描述细节,我只在意一件事情留在我心中的深刻度.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和人的距离很大,我不太在意现实中我经历过什么,我很在意我经历人生的途中,我所受过的触动,我写的都是些纯精神的东西,很少现实的记叙.被现实困囿的记叙,我是基本写不出的.所写的是些没有谱的随意的精神之吟唱.写给自己,让自己感到自己的变化和生动.我觉得做给别人看的东西是假的,做给自己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人只有在时间上一点一点让经历打磨过后,才能悟出很多别人不能够对你说出的事情,我曾从很多人的眼神中得出:“你慢慢悟吧!”的意思。
201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