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母亲的回望
那年,半个世纪的今天,阴历2月21日,阳历3月15日,也是闰月四月,那年只是癸卯年。
冰雪消融后,春天迈着姗姗的脚步,轻盈地给人间注入新的血液。
初春的早晨,荷塘边光秃的柳条开始挂满幼嫩绿叶,山间田埂也已经被正吐的小草铺盖的绿茵茵。“揪花蕨叽”小鸟,像是长年在睡觉,只有在这个季节,被春的脚步声所惊醒,山里人才能听到那独特嗓音,像是躲进土壤或在石缝里的,又像是被厚重叶子所包围,发出“揪花,蕨叽”,脆弱的叫声,像在提醒山里的人们,别忘了,正开在紫藤梢端的揪花,还有那丘林山边长出的半尺,一尺长的毛茸茸的山蕨子,这可是山里人此时节餐桌上的两道佳肴!不敢落后布谷鸟也“布谷,布谷”,高亢嗓音穿越在山里人上空,催赶着山里人,茶季到了。
山里人最忙的是采茶,焦奶奶大早来,已采满一小扁兜,此时正提着苍老的嗓门,在叫孙女荷花回家吃早饭。那红彤彤太阳,从东边山尖上,露出像刚出炉的铜盘的脸,熠熠生辉,将那包裹紧紧的晨雾和?a href='/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1%F4'>留恋拇堆蹋?湎蚋呖帐俏抻拔拮佟?br />
这是一个丽日的早晨,在这个偏僻小山村——河口,在这块吐着缕缕馨香的茶园山坡上,我的母亲正撕心裂肺地痛呻吟,在那搭着斑茅的窝棚里正产下一个新的生命。
这一天闪烁着,光芒照耀着我的时候,这一天就成为我人生中起点。这就是我,从此,人世间就多了一个家归,网络中有了一个“雪影霁扬”和一个“肖眉”。
那是,大饥荒后刚刚复苏的年代。那时家中已经有大哥,二哥和姐,本难维持的父母,对没有出生的我,就开始寻一家经济好,且厚道的人家生存下去。没有想到母亲生下我后,看是个胖乎乎可爱的丫头,而且只知道一个劲的哭,好似我在娘胎里就知道父母亲不要我,将我送给人家,是那样难过委屈。是我的长相小有可爱,还是我的哭声打动母亲慈爱的心肠。总之母亲难以割舍:“就让这个丫头洗过三澡再送人吧!”不吃不喝的我,只知道哭,三天洗完澡,来抱养人,看我那猫一样大,哭的声还没猫声大,怕是养不活。而母亲在舅舅劝说下,终于让她再无法割舍她身上掉下亲骨肉,于是就有名字家归的来历。从此,在父母的怀里,在哥哥姐姐的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生日就有了最初的印象。
那是一个“斗批修”,“斗批改”的年代;吃大食堂,过大集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的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家家儿女满堂的年代;我们家也不例外。母亲常在外面挑些能吃的野菜熬成菜糊,让她儿女们吃饱肚子,很少能吃上顿白米饭,偶尔吃上,我们是早早的搬好小凳子,凳子不够就搬些石块,和柴禾整齐摆放在凉竹床边当凳子,急吼吼,等候开饭。吃干饭,母亲自然要炒好几样菜,如辣椒,马铃薯,黄瓜,苋菜,吃饭的时候,兄弟姐妹们个个是争先恐后抢着吃,生怕最后剩下的苋菜汤,马铃薯汤,没了自己的份。而母亲常是最后捧碗,坐在凉竹饭桌旁边那只竹椅上说:“今天是大兰的生日。”,“黑铁的生日。”,“凤的生日”似乎有好吃的,就有谁过生日,也不知过生日是什么玩意,只知道,母亲会特别关注,你们要少吃点,留给过生日的人吃。不明事理的我只能眨眼看着母亲。
到了七十年代,那也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我也渐渐长大了,家境虽然困难,但比起儿时要好的多了。大哥,大姐为了我,小哥,和妹妹能够上学,早早的缀学,开始在外打工挣钱,挣些粮票补给家里。记得那时,我上学想买学习用品,总是在过生日时向父亲要,那是一要一个准,父亲总是将口袋里零散的一分,二分,五分,一角钱全掏出来,这样就有了我的小金库了,心像是灌了蜜一样甜。也总是听到母亲念到:“今天是你大哥的生日”,“过几天是你姐的生日”。母亲没有忘记不在身边的儿女,而我最清楚记得母亲在我生日来临时,总是为我早早地缝制衣,裤或鞋。那种快慰的心情,不压于过节。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脚蹬母亲纳的千层底的鞋,心里总是盼望自己快快地长大!渴望那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
生日就在那种幸福的渴望中一年一年度过!不知不觉我已经长大成人,也到了而立之年,为母的年纪。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那精彩的背后相继而来的是,社会的就业,社会处事,恋爱,婚姻家庭,等多层压力。那时只知道拼命啃书本,考证,拿文凭;拼命地努力工作,想得到上司好评;拼命地完美自己,不让自己落后同龄的人,过多的拼命付出,带来的是心声浮躁,也更无暇顾及什么过生日,只有年迈的母亲始终记起:“二丫头生日到了!”而我也常常一笑了知地递上些小钱:“麽妈,给你买点吃的,你想吃点什么自己买吧!”
当儿“哇哇”哭啼来到这个世上,惊醒了我对生日更深层理解:不为人母何知生日的内涵!只有做了母亲才知生日对每个来说,是永远不可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是天下所有做母亲人所要经历的磨难!那种痛是无法用文字能来代替的啊!所以从那时起,对待生日,我以身试教。随着儿子的长大,我有目的在他面前提起我生日,告诉他今天是奶奶最痛苦的一天,没有奶奶就没有妈妈今天,也就根本谈不上儿你的来世。当生日来临,我早早的准备礼物,生怕忘记而耽误送给母亲的时间。而我也像母亲当年对我一样给自己儿子也备份礼物,此时,我对生日这天送礼物也有了新的见解。
从母亲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弘扬民族道德的风尚,而我会继续传承,一直以来当儿子生日来临,为母的我总是不忘记给他选择两双袜子,小小袜子喻含着:人生每一步始于脚下,更希望儿子脚踏实地,做一个真诚的人,永远向前进步的人。
而今,我们夫妻二人也已进入夕阳之年,当我们生日来临,那手机里也总是免不了远方儿子发来温馨的生日祝福,那简单祝词,连接着我们这样最为普通,也最为和谐家庭的人间真情!
肖眉
初稿:2012年2月21
修改:2012年7月5日于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