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巧家――我梦中的桃花源

巧家――我梦中的桃花源

2013-10-24 00:16 作者:老木头 阅读量:39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到巧家考察特级教师,感受到了巧家春天那春意盎然的气息,感受到了河谷地区的热浪,感受到了巧家待客的热情。

一到巧家,掠过的是宽宽的路边一排排具有江边特色的白色青瓦房和高大行道树;一到巧家城,扑面而来是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一到巧家街上,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和小轿车在窄窄的街上穿行,把本来不宽的混凝土街道挤得不通风,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排在长长的车队后面缓缓行使。

吃完晚饭后,我和同伴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漫步在街上,我再也找不到熟眼的房屋和常走的街道。

对巧家,我还是七八岁在巧家生活时,留下的那点记忆:1964年,我父亲从广州部队转业后,响应党和政府“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带着一家五口人从老家湖南来到巧家。那时的我刚好上小学,我的家就住在巧家红卫山脚养护段内,父母都是养路段职工。中国的老建筑都是四合院,巧家养护段也不例外,是一个背靠红卫山的四合大院,大门对着环城路。院内,住户门前按个人的喜好,种着各式各样的植物,有种石榴的,有种青竹的,有种蚕桑的,有种梧桐的,有种黄角兰的……。房后的自留地里家家都种着甘蔗。孩子们放学后,都喜欢在门前树下办家家。大人们白天工作,晚上都在门前的树下吃饭歇凉,给孩子讲故事的,谈见闻的,争论时事的……。大一点孩子在院内追“一二三”,或“躲猫猫”或“摸瞎子”。春天,院子里开着各式各样的花,让人十分惬意,夏天结出各种果实,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有时间就守候在青果下,咽着口水,盼望着它们赶快成熟。那时的生活,是那样的悠闲自在。

夏天的巧家,青瓦板壁房子椽在一起组成的城市,被很深很深的甘蔗林构成的青纱帐包围,远远望去,绿绿的海中间露出几个青瓦顶,巧家县城在季节的怀抱显得有几分神秘。。

当向导带领我们游到文化广场时,就着山势而修的文化广场,气势恢宏,屹立的六根无缝石柱雕琢着彝族繁衍生存发展的古老故事,楼台相映,飞檐相接,壁画映衬,石梯连着上下两个平台,一上平台,一座古朴而又有生气的堂琅文化纪念雕塑植入眼底,内含文化,外显气魄。这时音乐震天,老人们、少男、少女们跳着健体舞蹈,几百人把一个文化广场跳的热热闹闹,向导告诉我们,过去这里是石灰窑,自然生长着高大的桑林和广东林。

我一下子就傻了眼,是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石灰窑自然生长的桑林和广东林。夏天,是桑泡儿熟的季节,是广东果香的季节,每到周末,大人们都要带孩子们天刚亮就到石灰窑沟去?桑泡儿和广东果。因为,大人们讲的恐怖故事,大都以高大的桑林为背景,目的是不让孩子们单独来这里玩,这里有狼出没。清晨,到了蒙胧胧的蚕桑林中,孩子们不自然的就产生了几分恐怖的情绪,但是有大人们在,情绪一会儿就得到了稳定,采桑泡儿开始了,爬树是孩子们的拿手活,在大人的面前,都想显露身手,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爬上树,采着又大又紫的桑泡儿。妹妹们在树下,抬头找着大的桑泡儿,急得喊着:哥哥,那个大。一时间,安静的林子在几个孩子的呼喊中,热闹起来了。

广东果林,树干像化石般古老,淡黄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神态各异,让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如果有点雾,那景致更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述了。在广东果林内,大人们总是重复地说,吃一个广东果,就当吃了一个鸡蛋的营养。在那个困难的少营养的需要票才能买到肉的年代,我们真的把广东果当鸡蛋一样珍藏,因为,孩子们大都缺营养。

我们来到巧家最有名的风景区龙潭,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熟眼。潭水从一棵大树下流出,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在我记忆中,我家住在城郊,离龙潭有2千米左右的距离,每天一大早我和外婆都要到龙潭抬水,中午,我瞒着家长到龙潭出口的游泳池游泳,巧家太热,泡在龙潭水里,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就是非常奢侈的生活了。龙潭水顺沟沿街流淌,形成了巧家的一道风景,一股凉气从水沟里跑到了街上,挡住了几分酷暑,送给街上的住户几分凉爽。我们一家人每天傍晚都要沿水沟散步,父母领着我,都喜欢走在清清的水沟边,仿佛那水中的凉气透过我们的身体,带走了白天火神植入在我们身体中的酷热。我们的幸福、快乐在这溪水中流淌了七、八年,直到我父亲调工作到昭通为止。早上,街道两边的人家都在沟里打水,储满水缸,而且,家家都赛着把屋子拖得亮亮的,巧家人爱干净,没有人往沟里倒污水,没有人往沟里扔垃圾。龙潭公园内种着许多缅桂树(也叫黄角兰),特别是夏天,缅桂花香从龙潭飘到县城里,巧家城全都浸泡在幽幽的缅桂香中。龙潭公园内还长着几棵上百年的老榕树。他那树干上的吊着的长长的根须,像一位老人的胡子。几棵树就把龙潭遮盖住了,树阴和凉凉潭水构成了极好的避暑地,老人们没事都喜欢在这里自娱自乐地唱戏聊天。

穿过巧家一中,我们来到了繁华的步行街。向导介绍道:步行街就建在巧家一中后面的魁阁梁子上。

魁阁梁子!谈到魁阁梁子上,我就想起魁阁梁子上的攀枝花树。

巧家的花,要数攀枝花最令我难忘。攀枝花开花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攀枝花竞相开放,热闹极了。魁阁梁子上的花海红潮把巧家城都映红了。特别是日出的时候,金黄色的阳光沁入攀枝花的红潮里,在微风中,大有层林尽染,花浪奔来之气势,那美景,用语言是难以描述的。花开的最好的时候,大人们为了省点菜钱,又带领我们去采攀枝花,一背箩,一背箩的攀枝花晒干后,就成了过冬的佳肴了。秋天,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又去采攀枝花的絮来做枕头,攀枝花的絮的枕头弹性好,舒适。巧家县每家都有用攀枝花树木,解成分板椽起来做的甑子,因为苞谷饭、米饭放在攀枝花树木板做的甑子里,存放时间较长,不容易馊。

我们来到了巧家城外的甘蔗田里,田里只有甘蔗蔸,巧家的甘蔗品种多,也很甜,为此,巧家的蔗糖也远近闻名。我的牙齿不好,就是在巧家时应为营养不好,家长就让我们多吃甘蔗,多吃糖造成的,特别是冬天,没有别的东西吃,饿了就啃甘蔗蔸,40岁就掉了四颗当门牙。感谢当今的科技发达,安上的假牙很仿真,为我遮住了丑。

到了红卫山脚,我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我那执着的,坚强的父亲。由于长期的肺结核病的折磨,他的背有一点驼,父亲对我们很严厉,但是,上街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让我的小兄弟骑在他那一米七高的肩膀上,最让我难忘的是文革期间的事,文革期间,他被打成走资派,遭了许多罪。甚至为了惩罚他拒绝教造反派使用六零炮,把他软禁在巧家荞麦梁子道班,关了两个月,不给盐吃,不给理发,没有衣服换洗,30多岁的人,长长的头发全都白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一夜跑了120多公里路,到家时,我们都认不出来了。我们一家都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好心人,要不然,我们的父亲可能30多岁就夭折了。武斗停止后,父亲又带领我们全家到巧家大海梁子道班进行3年的劳动改造,我在那里学会了背尕底背箩,学会了用打杵,学会了挖草药,学会烧火塘……。

在巧家的平凡生活中,我和我的家人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因此,在我的一生中留下的最深,最多的记忆就数巧家了。

巧家,我的美好童年在这里放牧,太自由,太自在;

巧家,我和我的一家最开心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这里的许多好人和愉快的故事都深深的刻在我的青春藤上;

巧家,我和我的一家最心酸的记忆也都留在了这里,这里发生的许多伤人的事深深的刺痛了我,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块块时时发伤的伤疤;

巧家,我回来了,离别四十年了,我不由得想起贺敬之的“心口啊,不要那么厉害的跳,灰尘啊,莫把我的眼睛挡住,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的贴在心窝上,”的诗句。真的,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和诗人一样激动。想大喊,想大哭,想写诗。巧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建设起了大器而有文化内涵的广场,这里的高楼大厦取代了青砖瓦房,魁阁梁子的攀枝花树,石灰窑沟的广东林、桑树林在城市的扩张中消失了,但是,我记忆中的桃花源——巧家永远不会变,永远在。

2008年4月29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巧家――我梦中的桃花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