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摆手,您先请
“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很小的时候,家长或老师便将文明传递给我们。而今,我发现,那随意的动作、真诚的微笑、善意的声音也能将此延续下去。
那日,全家晚饭后散步,路上的闲散人员络绎不绝。避开灯晃人移的路段,我们向稍微僻静的地方前行。过至交叉路口时,正是交通信号灯绿变黄的时刻,路面纵横着全家和一辆轿车,而我距离前沿最近。我的前腿早已迈了出去,却因为黄灯拔了回来。而身旁那纵向的轿车里,司机正摆着手,微笑着,那摇摆间示意着我们先行。
刹那间,我竟有些震颤。
无数次,于红绿灯路口看到的是车辆间的博弈、人车的对决,那礼让之风渐行渐远。车车的痛吻、司机的谩骂、交警的无奈伴着紧急的刹车声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此刻那摆手,令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您先请”的字样。豪华的轿车、礼貌的车主,竟使我感到一丝莫名的温暖。我笑了,也摆摆手,示意他先过。此刻黄灯已经变成了红灯。
只见他点点头,按了按喇叭,礼貌地开动了。这时家人也跟了上来,大家一起等待通行,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
过了几天,我下午去上班,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此时,红灯刚刚启动,需要一分钟的等待时间。这时,我想起了工作中的一道难题,愣起了神。“倏——”一声口哨提醒了我,顺着声音,我看到纵向轿车里坐在副驾驶上的年轻小伙子,“该走了,怕吓着你。”他解释道。“谢谢”我点头示意迅速骑了过去。回头想想,我竟然感谢那哨声,它不如喇叭刺耳,也不如人声微小,适时地提醒了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那辆车,心中再次涌动一丝暖意。
后来,曾经看到过一篇散文,写的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每晚生意都是在深夜和凌晨间徘徊,那张罗的幌子便是幽深而绵长的木鱼声。木鱼的声音,在老人,只是为了不惊扰深夜中酣然入梦的人们,又能够关照此时辛勤劳作或放松休闲的顾客,两全其美。曾经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今馄饨传情寄木鱼。与禅意源远流长的木鱼被这位朴实的老人用于生意工具,不得不谓别有匠心。而作者竟几夜探寻它幽深的含义,最终觅得了老人善良质朴的美。
曾几何时,喧嚣的空气,舞动的人群,使自己置身于混沌嘈杂中,心又不甘却无力自拔。长年的劳碌,身心久已疲倦。曾经听说有片土地,人置身其上,将自然下陷。如果用力拔起,将越陷越深。那自身的处境又何尝不如此呢?
这种困惑曾困扰着我,但渐渐的,身边这小小的动作、悠然的口哨、文字中的木鱼,都萦绕在我的身边,使我的身躯上扬,上扬。原来美好、文明近在咫尺,只是未曾细细品味。于是我的嘴角多了一丝笑意,抬起头来,前方的路更平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