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心灵,仇恨的一生??红楼愚妾赵姨娘
红楼梦里的姨娘小妾多如过江之鲫,地位卑下,处处受气,受压制是常事。出身卑贱,或者婢女提拔,或者优伶过户,或者妓女转正,再好一点的也不过是小户女儿。总之不是大户出身,受到诸多刁难白眼是自然。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她们仅仅只能作为传宗接待的工具,或者连这个也不如,只能作为泄欲的承载体。
多少荒淫男人,就此享受齐人之福,大红灯笼高高挂,今天这厢,明日那房,欢乐快活不在话下。但是就此衍生出来的妻妾争斗,明里暗里,那阵势不让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千古如此,和睦的几乎没有,妻妾为争宠,想方设法,斗来斗去,红颜变乌青,使尽毒辣,女性的贤德温柔全体失踪,都换作了一个目的??争宠,妾想要爬得更高,取代大老婆位置,而大老婆也要保住自己地位,也使出若干招数,于是刀光剑影煞是精彩。
红楼侍妾里,代表性很强的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贾政是个不折不扣的卫道士,也有妻妾三人,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周姨娘笔墨甚少,不去提及。
王夫人出身大户小姐,诗书礼仪,自不用说,金陵王府的名望和贾府是平起平坐,两府联姻具有极大的利益价值,也因为生了两子一女,大儿子贾珠早逝,女儿是贵妃,恩宠有加,还被特许回家省亲,贾府荣光就是她女儿元妃恩泽庇护,所以谁敢不敬王夫人?屏声敛气,毕恭毕敬。还因为得了个衔玉而生的宝贝儿子宝玉,全府上下无不珍爱异常。
因此王夫人的地位自然是高距稳当,根本不屑于和姨娘们计较,掉价。小说里就没有见过她和姨娘的言语,除了宝玉被贾环灯油浇了脸,有过几句语言,但是那是“骂”。她叫过赵姨娘骂道:“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出来,也不管管!几次三番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这几句话很有意思,把王夫人平素不理会赵姨娘,根本不屑于与之正面应对的傲慢表现了出来,她是何等身家?岂能和赵姨娘这样低下的伺妾对话,如此岂不把自己身份降低了?只因为心肝宝贝的儿子给贾环使了坏,才气急败坏顾不得尊严了。
妾向来就不受人待见,谁见过出列与正式场合,与大夫人平起平坐,贾母寿筵,欢声笑语,有哪个姨娘小妾位列其间?只在静悄之处伤怀,咬牙,瞪目??谁叫自己出身低劣,只是一侍妾而已!
贾环自小耳濡目染,深知母亲意欲何为,搬弄是非,蜚短流长就是他的人生乐趣,稀世珍宝的宝玉就是他母子的眼中钉,自然要拔除才痛快,浇灯油是一回,金饬投井后,消息传到贾政耳中,贾环添油加醋,诽谤事实的说宝玉???“宝玉哥哥拉着金饬强奸未遂,打了一顿,那金饬儿就赌气跳井死了…….”于是宝玉遭受了贾政的一顿暴打,差点小命不保。这也是一回,自然又是他母亲赵姨娘的一番好调教使然。
赵姨娘是个不甘于现状的女人,多数妾也就甘于认命,对自己的现状将就一世,生了儿子的可能要享受到一些福泽,母以子贵。但是她虽然也生了一双儿女,却依然没有能咸鱼翻身,何则?因为她上面的王夫人实实在在太过强大,出身,学识,还有一对镶金带玉的儿女,纵然有觊觎之心,却也只能暗自使坏,她所生的儿子贾环相貌也不怎样,与那潇俊风流的宝玉岂能比拟?才气也何止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故而想要得到老爷和贾母以及府上人等的青眼,是很不可能的事情。
所生的女儿探春,其实很有气势,贾母,贾政也比较喜爱,因为大小姐元春自小进宫做了贵妃,贾府里承欢膝下的女儿们,只有迎春探春以及惜春三姊妹,迎春也是庶出的小姐,贾赫的小妾所生,性情温顺,木讷懦弱。惜春年幼,是宁府贾珍的妹妹,其实是亲戚罢了,和探春相比就又隔着一层,这个三小姐虽然是贾政小老婆赵姨娘所生,却深得贾母欢喜。这一点上,并没有因为她的庶出身份而有丝毫的低看。探春聪慧,察言观色有一套,有魄力,有才干,“精细处不让凤姐”,并且不如弟弟贾环那样阴险使坏,凤姐养病时候,她主事大观园的气魄和能力,使人不敢小觑。因此她的确称得上是“敏探春”。
但是她过于冷酷,亲舅舅死了,她作出秉公执法的模样,拿着祖宗的条例,明明可以灵活机动增加丧事银子的,包括大嫂子李纨都说可以多给一些,但是她就是不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那一章,赵姨娘便因为此事,骂探春忘了根本??“你舅舅死了,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不成?还指望出阁后,你格外照看赵家,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拣高枝儿飞去了!”看探春是怎么回答的??“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可见她内心压根儿就没有“庶出“的概念,对亲生母亲是相当排斥的,从来就不曾接受过自己“庶出”的身份,令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气得发抖???你亲舅舅都不认了!
可见“庶出”的阴影是沉淀在探春心底的,抄检大观园那一章里,王善宝家的老妈子,掀她裙子,她是一个耳光利落地回敬了过去,教训那不知好歹敢低看她的老妈子,这耳光固然是漂亮,却也正是她心底的痛楚再现??因为她不是太太生的,下人老妈子都敢来羞辱她!探春因此排斥自己是庶出的现实。平素里对王夫人是恭顺有加,从内到外都是一往无前的支持恭敬着,倒是对自己的亲弟弟亲娘,没个好脸。这一点上她是冷酷,但是正是冷酷的现实使得她认识到自己选择的重要性,功利出发,她选择了对生母的冷酷。也应了她的聪敏,后来也弄了个远嫁王妃当当,庶出的阴影是彻底的扔掉了,倒也不枉费她一番苦心孤诣。
赵姨娘怎么不气恨呢?她认为自己在贾府是有资格说话的,应该享有比现在更荣耀的地位,比之周姨娘,她更有底气说话,周姨娘没有过多笔墨介绍,更没有说她有子嗣,想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所以作者忽略过去。但是赵姨娘就不同了,但是结果怎样了呢?亲骨肉的女儿也如此待她,怎不令她痛煞心肠。
所以她要报复,要抗争,以种种卑劣手段,对付对她不利的人。王夫人是一个,直接针对她可能不便下手,那就针对宝玉,对女人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心肝。还有一个死对头,是熙风,熙风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也是出身大户,千金贵小姐,自带尊贵入贾府的,自然是要维护王夫人的势力一方,所谓亲亲相护,贵人相护。又是机敏狡猾,八面玲珑的女人,察言观色,善哄嘴甜,根基本就牢实,家道熏染,虽然诗书不通,人际好歹却是拿捏得毫厘不差。对赵姨娘,向来是爱搭不理的,姨娘本就不上台面。不管她是怎样讨好熙风,是一概的得到冷嘲热讽和斥责,她也算是凤姐的长辈,可是得不到半点尊重,因为妻妾是心照不宣的仇人,凤姐更不能不为自己的亲姑妈说话。
假如赵姨娘老老实实,本分一点,她的日子会更好一点,至少可以平安度过晚年,王夫人本来就没有和她计较过恩宠,自己的福分太多,溢出一点点让姨娘们享受也是她厚心仁德的标榜。还有探春,虽然一直回避她“庶出”的身份,但是毕竟血缘在,可以提供支撑,王妃的母亲,怎么着也不能亏待啊,探春尽管看不起生身母亲,远嫁的时候可没抱着王夫人哭。但是这个赵姨娘偏偏就不,心胸本就狭小,鼠目寸光,偏偏就要使些阴险毒计,其实也是低级手段,以她的智商,也不能获得更高明的技法。花了银子买通马道婆使蛊术,用了两个布人儿,针扎遍布,果然,熙风宝玉那次是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贾母王夫人哭天抹泪,眼见此番情形,赵姨娘心里着实得意,摁不住的急切就从嘴里迸了出去。对贾母说??哥儿是不中的了,快准备棺材吧。岂料贾母大怒,一口痰死劲朝赵氏脸上喷去,大骂道??“他(宝玉)死了你又有什么好处?!都是你们平素逼着他读书中了魔障…….”其实贾母是骂起劲了,把不相干的罪责也倒给了赵姨娘,以她的地位身份,能调唆宝玉吗?配吗?这样岂不是抬举了她。
那赵姨娘真是想卖乖反倒碰了鼻,可见她性子有多直白和急躁,明明可以不说话,静观事态的,可是偏生稳不住,就要流露出来狂喜??成功在即了。而精明过人的史太君,焉能不知赵氏心态,故而有此一啐,这也是活该。要是贾母知道了是她串通道婆作怪,恐怕她早作了鬼。
赵姨娘一直自卑自傲自虐,长期就是不人不鬼的活着,心态早就是为仇恨左右,心灵扭曲,使出浑身解数对付对她不利的势力。她的一生是算计,攻击和报复,以及痛苦,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没有赢过一场争斗,也注定不会赢,对立面的势力太过强悍,王夫人凤姐其实是懒得和这样一个低级小妾计较。她孤军奋战,没有一个人同情她的处境,没有任何一个人体会她内心的煎熬,没有一天安宁祥和的日子,即便是她一度同仇敌忾的儿子贾环,不也是把他受轻看受嘲笑的根本原因,都归结到“你们都欺负我,就因为我不是太太生的…..”
她焉能不恨?一对亲生骨肉,都没有给她位置,没有把她当作亲人。因此人格的变异,母性的断裂便很自然了。探春远嫁海疆,贾母王夫人都担心她山高皇帝远,怕受虐待,迎春嫁孙绍祖被虐待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可是作为探春亲母的赵姨娘反倒欢喜起来??“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况且?上水护着别人。她挡着头里,连环儿也不得出头,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能够了。只愿意她象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这难道不令人齿冷心寒?母女一场,在嫁女之际,竟然以如此的方式祝贺,母性的温暖关怀荡然无存,哪里有半丝母女情份?完全是冤家对头的诅咒了!难道不是小妾长期受欺凌压制使然?难道不是她长期压抑的心灵所致吗?这是封建男权中心造成的人性断裂。
赵姨娘斗了一世,以中邪疯癫暴病告终,“死?仇赵妾伏冥曹,”结束了她可恨可怜的一生。妾的命运稀薄如纸,这是她们的终极命运,体现在赵姨娘身上更加明显直白,虽然从头到尾她心术不正,诡诈,使用的手段都是阴暗刁毒,处处毒辣,下三滥的手法,从来没有得到过人们一丝的同情。但是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她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抗争?
在抗争这方面上和那木讷憨厚,最后被凤姐算计了性命的尤二姐是有区别的,尤二姐从来就没有过与凤姐抗衡的点滴意识,生性的愚钝和忍让,以及对自己“命”的无可奈何的认定,使她彻底放弃了抗争。香菱也是如此。赵姨娘是意识到的,但是却依旧殊途同归,她为代表的小妾们的必然下场,是红楼里又一个悲剧女人形象,是封建时代男权中心的又一个牺牲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