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登上井冈山!

登上井冈山!

2013-10-27 13:11 作者:流云似水 阅读量:10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凌晨四点,繁星点点。我和同事一起坐上旅游大巴,前往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午12点左右,我们到达江西南昌市,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革命纪念馆、欣赏了腾王阁的雄伟建筑。集中午餐后,便急忙乘车前往心中的革命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旅游大巴在319国道上行驶着,从南昌上车的小伙子导游郭导介绍道: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东临泰和县,南靠遂川县,西南与湖南省的炎帝陵接壤,北面与永新毗连,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现在的井冈山市是于2000年5月组建的,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公里,它绵亘五百里,以绮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和启人缅怀的革命胜迹,屹立在江西省西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是中国的一座新兴旅游山城。其风景名胜区包括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砻市、鹅岭仙、茅坪等十一大景区,既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妙独特的飞瀑、瑰丽璀璨的日出、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又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茅坪八角楼以及被载入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井冈山主峰,更有亚热带次原始森林、稀有的珍贵树种、栖息林海的珍禽异兽。

井冈山不但是一座神圣的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而且也是中国最值钱的山,朱德曾写下“天下第一山!”的美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畅游井冈山时,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因为它把革命的人文景观与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大特色。

从南昌到井冈山市,车子行驶了四个多小时,下午六点钟到达了井冈山市区。一下车,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让人敬仰的人文坐标。只见在宽广的广场上,一面鲜艳的红旗似迎风飘扬,金黄色的“井冈山”三个大字非常醒目,在它的下方是一个镂空的五角星,金黄色的镰刀加铁锤的党微标志镶嵌其中,下方是一个用花岗岩彻成的底座,上面曾是朱德赞誉的“天下第一山”五个金黄色大字。我急忙下车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拍下了它,并在面前拍照留念。拍完照便上了车,导游安排我们先吃晚饭,然后住进了市区宾馆。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餐,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驰进了井冈山区。

上了景区的车,很快到了第一个观赏地——毛泽东旧居,也是中共井冈山前委员会旧址。在毛泽东旧居里,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及当时各机构的设置。不大的房间,简朴的布置让我们难以想象,就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毛泽东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毛泽东旧居中,还有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一排旧居的后面有两棵南方红豆杉树,树的一旁便是一块红米稻田和南瓜地,从现在茂盛的庄稼中,我仿佛看到了主席及革命老一辈在田地中种地的身影。

看完主席旧居,我们坐景区中巴车来到了第二个观赏地——黄洋界。下车拾级而上,来到黄洋界主峰峰顶,只见黄洋界具雄、险、奇、秀、幽于一体,向远处望去,数百里群山起伏,山势险峻,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往近处看,山上山下林海无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绿树掩映,修竹婆娑,清漫流转,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峰顶标志有一墙一碑一炮。一碑是纪念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上面有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金黄色大字;一墙的正面是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墙的背面是“黄洋界”三个金黄色大字;一炮是迫击炮。据导游介绍说:1928年8月30日清晨,湘赣两省的敌军调集湘军第八军4个团的兵力从北面扑向井冈山。当时驻守在黄洋界的红军就只有这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在两发炮弹因受潮未打响的情况下,在情况危急的情况下,第三发炮弹却一炮命中敌指挥所。同时红军和百姓使了个空山计,把鞭炮放进铁桶中点燃,敌军闻声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当夜撤走,黄洋界保卫战以红军胜利结束。毛泽东得知此消息后十分兴奋,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38年后,毛泽东重登井冈山,住了8天,并在黄洋界上站了45分钟,回想当年情景,同时又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下了黄洋界,坐景区中巴车来到了第三个观赏地——红军医院旧址和红军伤病员殉难处。我走进四方院子中,草坪整齐,正面是两层木质结构的房子;西面是一幅救死扶伤的墙壁浮雕;东面是陈万秋的三幅雕塑作品,艰苦创业、战地救护等。据导游介绍说: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这里设立了红军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的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的决定,1926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的,所需经费也是红军和群众节衣缩食自愿捐献的,共收到捐款1000余元。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时命名为“红光医院”,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1929年1月底,因井冈山失守,这所医院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7年当地政府按原貌重新修复,并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红军医院旧址,我们就在山上品尝了红米饭、南瓜汤,感受红军那段艰苦岁月的生活。吃过午饭,我们坐景区中巴车来到了第四个观赏地——龙潭瀑布。据导游说:这龙潭瀑布是近年来开发的。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玉女等五潭五瀑。看瀑布有两种方法,一是缆车,二是步行。导游劝我们坐缆车,而我和几位同事选择了步行去龙潭,不是想省几个钱,而是想亲身感受一下闯龙潭的滋味如何,另外坐缆车无法拍到令人心动的瀑布风景。我们穿过刻有“龙潭”二字的月亮门后,顺山沿石阶而下,只见台阶一旁,树影幢幢,碧水潺潺;一旁崖壁如刀削斧凿,绿荫覆盖四周。走了一段人工石阶,在崖壁上看到董必武老先生在1960年10月的红色题词:“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沿石阶继续而下,便来到了山底,只见前面瀑布飞流直下,气概万千,真给人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瀑布下方自然形成了水潭——龙潭。站在此处观赏龙潭和溪水,真是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看到此美景,真为几个怕爬山而没有来此欣赏的同事感到遗憾和惋惜。

由于时间关系,“五潭”我只看了一潭,便拾级而上,与同事一起坐景区车赶到第五个观赏地——井冈山博物馆。我和同事一起拾级而上,在井冈山博物馆门前重温了入党誓词。面对鲜艳的党旗,我们郑重向党宣誓,从而进一步净化自己的内心,确保革命本色。宣誓后,我们走进了博物馆内,这里真实地反映了我党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战斗历程。1927年10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在这里进行了红军会师、三湾改编,改造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泽东书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同时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如今,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巍巍五百里井冈山,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博物馆的后面是烈士纪念馆,翠绿的竹林衬托了陵园的静谧,忠魂堂里,15477名烈士的姓名深深的震撼着我们。是啊!“青山一旦埋忠骨,史册千秋注英名。”站在革命烈士的面前,我想,革命的胜利不是伟人的一句话铸就的,而是烈士累累白骨堆起了今日的伟大中国!

井冈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这里无污染,无噪音,森林覆盖率达86%,生态环境极佳,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是理想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另外,这里的土特产有茶叶、石耳、玉兰片、香菇、猕猴桃、金桔、生姜、茶薪菇、花菇等。其中的玉兰片,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赞誉为:“蔬中珍品,脆嫩味美”。后来还有胡锦涛来井冈山时所吃的豆腐和糕点,他赞誉的话被当地注册为商标“好吃的很!”和“好吃的不得了!”等。

登上井冈山,让我重温了革命历史,体会了当年红军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感受到了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从而明白了今日的和平幸福生活确实值得珍惜的道理。同时还坚信,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向伟大的革命井冈山致敬!向伟大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向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们致敬!

相关文章关键词

《登上井冈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