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 一路芬芳
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生命,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散文腾飞亮丽的翅膀。
----------题记
我出身于四川北部江油的山区,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家,没有受到什么文学熏陶。高中念完后,还不知道文学为何物。为了跳出农门,谋得一个好得前程,父母极尽全力支持我补习。那时补习成风,众多莘莘学子在升学的独木桥上狠命争拼,然而那时的大学的录取率仅为4%。我们乡村的孩子先天缺钙,特别是英语差得没有底。因为读初中时,学校根本就没开英语,高中只学了一点皮毛。刻苦便是我们唯一的本钱。我的数学成绩也不好,因而我避实就虚,从理科转到文科,重新学习历史、地理。几度拼搏,虽然成绩有上升,最终还是名落孙山。眼睛熬得越来越近视。苦闷、彷徨撕裂着我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1983年,我在报上看到茹志娟成材的故事,大受启发,决心学好语文。因为即使考不上大学,语文在乡村也还有点用。可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语文才考了39分(那时语文满分为100分)。这个故事成了我想搞点文学创作的起点。
后来,在一次回家途中,江油明镜中学的工人师傅秦寿贵谈到竹红先生,说他五七年被划为右派,写文章厉害。当时,我暗暗下决心向这位老师请教。那时,我相信只要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在写作上终会有点成就,于是不知天高地厚地选择了将来从事写作。
我选择的理想是概率太小的事件,一万想当作家的人仅有一人成功。在这条路上我苦苦求索近30年,至今还在路上。“只有那赶路人不怕路坎坷。”“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我有意识地向竹红老师问了一些语文问题,拉近了师生关系。我写了一些作文,向竹红老师请教。他只称赞了我的两篇习作,那就是《春风化雨》、《绵绵秋雨绵绵情》。他的批语“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成了我写作的根本原则。我始终都是这样,有感就写,无感则罢,从不人为地追求写作的数量。当时,我是稚嫩的丑小鸭,作文在班上也不突出。我写的作文,竹红老师从未当作范文在全班点评。有一次,竹红老师说:“考不上大学,靠写作也能吃饭。”当时师娘揶揄他就会冲壳子。这句话,我记得太深刻了。虽然我写作不是为了吃饭,也未能靠写作吃饭,但这句话鼓舞我屡挫绿起,从不言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
在文学上,帮助我的老师众多,如刘天凡、陈广福、赵敏等,竹红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恩师已逝,我常对孤月话凄凉。
我这个人,天生有点愚笨,哪里是靠写作吃饭的材料。教书才是我养家糊口的根基。我一个农民的儿子,未念过正规大学,在教书这条道路上走的也不顺利。但疾风知劲草,风雨之后见彩虹。
我自考专科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偏僻的乡初中任教。由于那时我对教学钻研不够,缺乏摸索,再加上学校领导用人所短,因而教学业绩较差。学生不待见,领导也不满。
当时,我苦闷得有点绝望,教书不如意,写作上也没有多少业绩,真有点想破罐子破摔了。有过失望,甚至绝望,但主旋律是铿锵的音符,奋进的节拍。
我是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因为我不相信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从语文的低地爬上了语文的高地:从高考39分(满分100分)到96分(满分120分)。后来,我教地理,认真钻研教材,悉心揣摩中考,亲自绘制空白地图,督促学生记忆,调查学情,收集资料,撰写反思。这样,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在第二年的中考中成绩突出。地理成了我在教学上起家的基点。
再后来,我不教地理了,而是转教历史,因为学校太需要能对付中考的历史教师了。我也因历史教学成绩突出而评上了中级职称。
我是“下里巴人”,有时土得掉渣。记得刚到厚坝初中时,我主管体育用具。一个高个子男生怀疑地问:“你教得来书不?”我幽默的回答:“你说呢?”后来,我专教历史。我讲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群情激昂。我编的中考摸拟题,让学生深思,启迪他们的智慧。在学情调查中,有学生认为我的眼睛歪歪的,也是历史的。没有中考成绩作底色,学生会认为我狗屁不如。我是吃这碗饭的,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没有本领就会灰头土脸。我常说:“站在这个讲台上,就像坐在火山口上,弄不好,随时要发生地震。”教师没有本事,学生凭什么信你、亲你。学高为师。我爱讲真话,因而学生喜欢听。身正为范。当某些领导说的不恰当的时候,我敢当面顶撞这但从不背后说什么。某些领导可能有点腹诽,但悠无可奈何。我从不扯瞎经,只因看不惯某些人盛气凌人,该抗争时我绝不含糊。我研究历史,撰写了一系列历史论文,在县、市频频获奖。会写帮助我站在历史教学的新高地。
教书这个职业使我的生存有了依托,这就为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创造了条件。
倒霉,我看书。顺利,我还是在看书。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记日记积累了创作素材。反思,有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于是一株株绚烂的奇葩盛开在精神的后花园。
1986年,我的小诗《油菜花.》在当时江油县文化馆主办的内部报纸《?岭》上发表。后陆陆续续有小诗、新闻在县级刊物或电台播出。练笔时断时续始终没有停止。我也试图向更高的目标挺进,也不读地努力就是长年不见效益。那时真有漫漫长夜不见黎明的感觉。1994年,我的散文《映日荷花别样红》获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优秀奖。苦苦奋斗了八年,终于上了新台阶。2003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05年,怀念恩师的散文《默默无语两眼泪》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大观.第二卷》。这篇东西相当厚重,相隔仅仅一层土,两个世界,两重天地,我独对孤坟话凄凉。2010年,这篇散文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家代表作集》,我的辞条载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在文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一路走来,历经了那么多坎坷,也留下了一朵朵芬芳的精神之花。尽管到现在,我的成就还不是很高,但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文学创作上,我是快枪手,但不是神枪手,写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真正好的东西写出来后还是有点感觉的。在发文章之前,我往往记下当时的感觉,以便用读者的点击率来检验自己的判断。
从点击率上看,我的诗歌、小说都不及散文受读者待见。这一点,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我从不敢以诗人自居,更不敢以小说家自谓。我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有点感知的。
散文最较真,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读者,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灵魂。散文易写,但不容易写好。优美的语言是提高散文品味亮丽的翅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散文河里没规矩,没规矩就是最大的规矩。因为你写的东西至少看起来要像散文,而不是别的东西。
我认为名师出高徒,严师是出不了高徒的,除非这位严师也是名师。因为只有名师才深深懂得他那个行业的门道,才能像北斗一样给徒弟正确导航。正如俗话说“吃屎还得投个老师。”
我搞创作,从不追风,从不捉影。我自有天高云淡,我自有青山绿水。
回顾创作历程,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业绩,但还是过得实实在在。军人靠军功立足。作家靠作品说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告诫自己的儿子写诗的名言,值得我们写散文的人借鉴。提高散文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不断创作。在创作中不断摸索,我们就会开拓新局面,我们就会创造新业绩。
2012/07/05—06草稿。2012/07/07----0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