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时代的象征
拿起手中的书,看了看著作家是巴金老人的学说著作,巴金老人的书是自己较为喜欢的一种学说写作风格,总感觉看着他老人家的学说,给人有一种既为亲切而又贴心感觉。
其间《怀念萧珊》的随笔录,更是令人极易生发诸多感慨。
虽然说,自己对过往的时代历史,不十分了解,对于所学知识,也颇为有限。但是,每当一看到,在过往老一辈作家们,所走过的路与艰辛困苦的付出,才知道这条道路崎岖的坎坷。
不仅,写作家的本身历程是艰辛的,而且身为他们的家属与挚亲,也是在生活的炼狱里倍受着身心煎熬。
一周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瞬又是新周一天的开始,即将投入到一种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之中。
秉乘着凉凉的风,躲避着急驶的车,穿梭于人流中。再一次,来到孩子学习的校区,将孩子送交学校后,就来到大街时尚的街道。
一路行着,走着,也觉着无人其他,可为大清早而去赏阅的路道、广场与乐呵的地域处所。
便忽悠哒哒的,绕转到街心的图书馆藏中心。
到达图书馆藏的中心,因时较早,前来阅览的人还不多,渐渐的来馆览阅读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来馆阅读的人,都是很为用心,认真的查阅,浏览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窗外的风呼呼刮着,有些凉,但能立身、静坐于在这样的场所,让人的心也异常心静。
手里捧端着,巴金老人的著作,让人看了爽心悦目。
记得,第一次阅读巴金老人的著作,还是在一次学校的校园里借阅。也是,从哪时才为初晓的看阅和知道巴金老人的著名代表作激流三步曲《家》、《春》、《秋》及《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罗曼蒂克史与《傅雷家书》。
但无论是巴金老人,还是傅雷夫妇,在文革时代,在自己模糊阅读的印象记忆中,好象是均有遭受到,不同程度文革的害迫伤痛。
现时有的,翻翻、看看他们的著作,也不乏给人予有感慨颇多的感觉。有时,真为自己能幸生在,这样的言说自由时代,而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