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
不经意间,命运给自己重新安排了一次归宿。
曾经做过尝试,那是一个赤日炎炎的正午。我们一行二人,骑着单车,怀揣着对未来日子的某种憧憬,悠悠然来到DY路。往昔的又脏又乱又差的南北走向的大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一番改造,蜕变成宽畅整洁的水泥路。这种变化是万万没有预料到的。诧异间,单车拐上了通往福利区的大门口。人骑在单车上,心儿思考着新地方。三拐两拐仍然拐不出与新地方相勾连的出口,踌躇时,正好碰到一位纳凉的退休师傅。待说明来意后,老师傅的指指点点,初步理出个大概头绪来。随即,犹如走出迷宫一般,比较费劲地来到直通新地方的较窄道路口。在此期间,浑身上下早已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了。
一旦明确了目标,脚下的车轮似乎转得飞快,人的心情也格外舒畅。远远望去,有关标语显现出单位的独特性质,同时七个体现单位名称的汉字赫然镶嵌在一块坚实的牌子上。此时正值暑假,周围一片寂静;即使与铁栏门
相邻的生活区,其马路边或树荫下也瞧不见几个人影,只是偶尔有车辆驶过。我们来到铁栏门前,略显犹豫地敲了敲门框,过了近半分钟,才隐隐约约地传来稍显厉声的询问“谁啊,干啥的?”我们迟疑地回答道“没事儿,就是想过来看看”得到的答复是“放暑假了,人都不在!”始终没有人闪面。我们私下寻思道:不来开门,到时候你会主动开门的。
事实上,在此之前,我们二人曾在SL中转过。门卫是个老太太(估计是门卫的老伴),态度很友好,可以说有问必答。我们讲明了来意,老人同意了我们的想法。待放好自行车后,便在校内转悠个遍。校园并不大,故而显得紧凑。有几个地方印象较深:一是高楼内一面墙上老师的巨幅画像及其寄语非常震撼;二是后边操场设施齐全硬件过硬;三是铜管乐团颇有实力。当然,最值得骄傲的恐怕是这里还是现任陕西省最高负责人的母校!
事情的结果是:我们最终没有走进那扇敞开的大门而是走进了那扇当时紧闭的大门。人生有时就是这样的!
即使在回家的路途,也在思考着明天的路到底往哪儿走。经过一番酝酿与斟酌,再加上别的外力的推动,心目中有了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答案。直到签妥“意向书”,直到漫长的等待期结束,直到水落石出谜底揭开!
报到的当日,天气晴朗,心情还不错。来到门口,有意寻找一张“老面孔”,毕竟只闻其声未谋其面,几人身着保安服聚在一处,自然无法破解心头之谜。罢了罢了,来日方长,答案慢慢会有的。
与领导见面自然少不了。之前多有接触,或在饭桌上,或在校园内,或在有关人员的言辞里。事先彼此有所耳闻,各人境况也有了解,干活之事大致安排得当。即使难以如意,只能先行担当起来。个中的奥妙与玄机,彼此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开会时人员陆续进场,三三两两或单枪匹马。会场较局促,六七十号人,挤得满满当当。说话声连续不断,主持人三番五次制止,虽有回落但时有杂音。主讲者开言后,叽咕声渐渐平息。主讲者嗓音洪亮,嗓门较高,频率快,语速疾,条纹缕析,富有张力,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浑身充满活力,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中间夹有对新加盟人员的的介绍和欢迎的内容。更多的谈及工作安排以及未来计划。
会后有关领导谈了办公场所问题,订做工作装问题,中午休息问题,还有午餐问题等等。
终于松口气了。回想曾经的坎坷历程,假期的等待煎熬,“移交“的风风雨雨,就会生发无限感慨。至于未来的路,似乎还是未知数,一切有待于细心地观察和体味。毕竟岁月教会了不少人生的大课!那份从容淡定足以应对之后的林林总总。
(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