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黄龙洞
从张家界武陵镇出发驱车2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武陵源区的牛耳尖山脚下。牛耳尖山没有雄伟挺拔的山体,它与武陵源奇秀的风景相比,多了一份淡然和恬静。馒头形状的山峰被绿树,青草和各种奇特的植物覆盖,显得郁郁葱葱端庄幽静。这座平淡无奇的山体经过了亿万年风雨的洗礼,在它的体内孕育了一颗名震四海的地下明珠——黄龙洞,相传它是龙王的又一处宫殿。
透过神秘的山洞进去,洞底总体10万平方米,在曲折狭长的通道内,时而低头,时而侧身,穿过一个个幽暗潮湿的暗道,景色之美映入眼帘。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由石灰岩汁溶液凝固成的石柱、石鞭、石幔、石瀑、石川、石藤、石花、石珠、琳琅满目,闪烁生辉,似万千神斧凿就,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神话传说中掌管天地间兴云降雨的龙王,在海上推波助澜的日子久了感到乏味无趣,诸率领他的水族兵将们来到陆地的大西南。历史无法考证,人类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龙王的传说,其中有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不管哪位龙王,反正神话中的他们都是神功无比,一个翻身,就能轻而易举地越丛林叠嶂的山峦和河流,落脚在遥远的湘西地界上。牛耳尖山特殊的地理位置,黄龙洞宽敞幽静的环境给神仙们提供了享乐的场地。他们在这座世上无所不奇,无奇不有的地下魔宫里,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续写不尽的传奇话题。
紧跟伶牙俐齿的导游阿妹,穿过一段狭窄的过道,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宽敞的可容纳数千人的螺旋式大厅。一根根钟乳石、坚韧挺拔耸立在厅内。它们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短者一两米,高者十多米。有的如海螺出水;有的如万朵莲花重重迭迭翘首而立;有的如烧燃的红色蜡烛。各种形状的钟乳柱在灯光的映衬下,显现出绮丽的色彩,有血红、桔黄、墨玉、乳白……象一群活灵活现的身着彩裳的龙宫舞女,在宽敞的大厅中翩翩起舞。大厅石壁下竖立横卧着一排排低矮的石柱,其形状似虾如龟、又像象、螃,栩栩如生的场景,不经使人产生了错觉。恍惚中端坐中央的龙王和龙后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我也迈着轻盈的舞步随虾兵螃将一起载歌载舞。
在旁边的峭壁上还有一个华丽的包厢,相传是龙王爷的小女儿和她的心上人正在那里约会呢,看他们手牵着手,含情脉脉的样子,悄悄话恐怕永远也说不完。为了不惊扰她们,我选择了离开。
顺着台阶向上攀登和迎面过来的团队相遇,我们相互侧身跟着各自的导游前行。虽然游人穿梭如织,但秩序井然,少了大声的喧哗和吵闹,没有不和谐的音符掺杂其中,人人都睁大眼睛尽情观赏这座具有魅力的神秘之地。
这里不仅有陆地上的黄土高坡;有阡陌纵横的层层梯田,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味,感受到清静自然的田园风光;还有象征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展“中国神州五号火箭基地”。象征火箭的一根根擎天的钟乳柱,傲然挺立在游人面前。
我仰起头凝视着从顶部向下滴落的水珠,叮咚,叮咚,像经年岁月里流淌的歌谣,深沉而又平缓,久远而又亲切。那清莹的水珠沿洞顶穿过层层岩石的缝隙,一滴一滴渗落下来。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一年又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在大自然的提炼下,水中含有的岩石溶质经过亿万年的融合、分解、蒸发、再慢慢凝聚,形成了这座天然的艺术宝库。每一根钟乳柱上那鲜艳亮丽的色泽是岁月打磨出的印迹;那栩栩如神的凝重神态落满了大自然的神奇。这里留下了中华民族古老神话传说中龙王的身影,以及诸多神灵们的脚印。
沿此继续前行,闪烁着彩灯的金碧辉煌的龙宫终于亮相。交相辉映的灯光从顶部反射到各个角落。错落有致的钟乳柱,有的浑身雪白通亮,有的如湛蓝碧玉,争奇斗艳。只有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才能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恢宏气势,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看,龙宫中心那把天然汉白玉雕就的龙王宝座,一展它居高临下的气势,将周围景物尽收眼底,环视龙王宝座跟前的石柱、石笋,如同龙王的臣子纷纷向他拜谒。
龙王宝座的前方耸立着一根高约为70多米,浩白如玉的钟乳石柱,这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借用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在人们的惊叹声中,不由得又让人想起了吴承恩笔下机灵顽皮的孙猴子形象。他三番五次找龙王借用定海神针,龙王怕他有借无还,扛着定海神针东躲西藏。可是孙猴子要完成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使命,只有用定海神针才能解救他危难中的师傅。在猴子喋喋不休的万般纠缠下,龙王将定海神针借予猴子一行人一用。孙悟空用定海神针救出了他的师傅,将物还原主,照旧上路护送他的师傅去西天取经。龙王怕他日后再来借用,就把定海神针从东海的宫殿移出,藏到了相距甚远的牛耳尖山的龙宫,并派兵把守。瞧,在如“定海神针”的石柱下,数尊石柱、石笋像守卫的武士,又像亲如一家的兄弟。
妙不可言的是那两座镶金嵌银的花池。池畔屹立着由千朵五彩莲花垒起的彩色石屏,池水轻轻漫过。金花池里盛开着朵朵金花,如霞似锦;银花池中绽放着蔟蔟银花,如雪似玉。据说这是龙后的心爱之物。
更让人惊叹的是默默守候在龙宫傍边的一株高大石笋,它像一棵白雪皑皑的巨松,以峥峥傲骨的身躯,在沉寂中坚守了数10万年,为神奇的大自然抒写了厚重的一笔。历经数10万年的雪松,它见证了大自然万千的巨变,经受了大自然给予它风霜雨雪的种种特殊考验。
这里有象征自然界的各种奇花异草,飞鸟禽兽,还有银河系中难耐寂寞的星星也纷纷飞来落入此地,它们眨着好奇的眼睛,这边瞅瞅,那边望望,这里比天上的银河更富有魅力,它们落在钟乳柱上不愿离去。
漫步中国游览洞穴中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它的形体相似赵州桥。传说神仙们进洞都要经过这座桥,所以被称作天仙桥。它没有人造的痕迹,是经过数亿万年岩石溶质的凝聚而自然形成的。下石台阶,地面越来越潮湿,在灯光的照射下一条河流静静地躺在面前。河水不见涌动,也没有波浪翻滚,侧耳细听,只有高出滴落在河里的水珠滴答、滴答,发出有节凑的响声,像弹着古老的谣曲,时而悠扬,时而消沉,为固守千年的沉寂抒发着心中的感慨。那一滴一滴从上往下滴落的水珠,沉静、委婉,它好像给我们暗示;这洞中的一切是来自亿万年前大自然献给人类丰厚的礼物。奇特的地理结构经时光的打磨,为人类创造了一座充满神秘梦幻的世外桃源。
趟过响水河,我探秘龙王宫殿的行程就要结束。缓缓划过来的小船将载着我走出这神秘的世界,但我的心久久不愿离开,还有很多来不及观赏的美景,因时间关系,我不得不离开。趁着荡荡悠悠的小船,沿着一眨一眨的灯光徐徐前行,不知何处是尽途,不知何处是高端。沿路还有很多神奇的洞中景观,如龙王金盔、海贝浮空、金戈银枪、猴群拜观音等。幽幽暗暗的灯光,给人朦朦胧胧的感觉,恍若回到混沌如初的远古时代,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面对龙宫,面对着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我好象面对着一本宏厚的地理书。在一望无际的时光岁月里,它记录着周而复始的日月轮回;抒写着自然界万物神奇的变化,生命的形成、存在和消失。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因龙凤不和,黄龙跑进武陵源牛耳尖山洞隐居不出,吸食雨水吐出洪流。生活在牛耳山下的人们时而受旱灾的折磨,时而受水灾的困扰,祖祖辈辈挣扎在这灾难深重的穷山沟里。有一年他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当地有一位法师得知雨水被黄龙吸去,就带领百姓在黄龙居住的洞口,他让百姓使劲擂鼓助威,自己施展法术取水解救百姓。而黄龙则是百般阻挠,用各种手段阻止流水。在法师的一再坚持和努力下,一股清凌凌的溪水终于从黄龙洞流出,百姓们欢天喜地的挑水浇地,不久水流很快干枯,从洞中冒出了滚滚洪流,将农田人畜全部淹没……从此黄龙洞的洞门虽然敞开,但无人问津,也不再靠近。
岁月无声,黄龙洞躺在牛耳尖山的怀中相依相偎,在丛草树木中的维护中默默等待着,坚守着。它期待着让世人揭晓它心中的秘密,掀开罩在它头上神秘面纱的那一天。
1983年初春,有当地6名青年民兵组成的探洞队,在毛金初的带领下,借了一把长剑,怀揣干粮,身背水壶,提着手电筒,举着准备好的火把进洞了。他们当中最大的36岁,最小的只有15岁。在亲人恐惧的等待和热切的期盼中,他们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难穿越,用物体做路标,用心记录着洞中的景致,经历了一次次险恶的困境,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终于探险到了令世人惊叹的洞中奇观。
让世人恐惧的黄龙洞,冷落了二百多年后,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曾经流传的神话故事,已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不论是美丽的神话,还是荒诞的传说,它只是表达人们心中的一种愿望。自然间任何事物的形成,来龙去脉,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黄龙洞是大自然馈赠给张家界武陵源厚重的礼物。蛰伏在武陵源的黄龙洞,经无数次生命的涅?,历经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演变,使它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岩石溶洞。也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富有智慧的人们勇于探索和发现,才使沉睡于地下亿万年的天然的艺术宝库,发出了迷人的光彩。